大平调
12-09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成武县
大平调本名平调,因其唱腔音乐相对于高调(山东梆子)的音调低,故称之为“平调”,现通称“大平调”。该剧种历史悠久,流布于豫北、山东、冀南等地区。
大平调主要有三个流派,即河东平、东路平、西路平,成武县大平调即属于河东平,曾涌现出在戏曲界颇具影响的牛印合、牛印海、邵丙玉、牛光轩、马明銮等著名艺人。大平调经常上演的剧目有一百八十余出。大平调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吸收了其他剧种的精华,曲调行腔委婉动听、高亢明亮、风格各异;伴舞独具特色,对研究古老的民间戏曲音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持久的借鉴作用。
成武县大平调剧团常年坚持演出,曾多次在省市戏曲调演中获奖。但因社会的变革,文化娱乐业多元化的冲击,大平调的活动阵地在急剧缩小,人才流失严重,该剧种发展形势比较严峻,急需保护和传承。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浚县
河南省浚县是西路大平调的主要流布区,表演艺术阔放质朴,身段造型酷似社火、灯笼画、寺庙壁画,蔚为大观。传统武打戏中不乏真刀真枪,其脸谱、彩头、喷火、獠牙等更具独特风格。浚县大平调的音乐唱腔自成一家,有四百多支锣鼓曲牌,八十多种唱腔板式;在《打登州》、《御河关》等十几部传统戏里都有不同程度的(甚至有些整本戏)曲牌体音乐结构,从而为学术界提供了新的文化研究课题。
目前,西路大平调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演员青黄不接,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演出设备不能更新,演出收入下降,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