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尼木塔荣藏戏、南木特藏戏)
12-09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尼木塔荣藏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尼木县
尼木县地处西藏自治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北岸,系前后藏结合部,是藏戏重要的流传地。尼木塔荣藏戏属藏戏中的白面具旧派,是藏族人民喜闻乐见的古老剧种。尼木藏戏班,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改演蓝面具戏,剧目也由演《诺桑王子》一种而扩大到《智美更登》、《朗萨雯蚌》等多种,但在雪顿节献演时仍演白面具戏,由此兼具了白、蓝两种面具戏的表演风格。
尼木塔荣藏戏是尼木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的文化财富,在尼木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时代变革,观众减少,传承人年事已高,后继乏人,尼木塔荣藏戏正逐步趋于消亡的状态,急需保护和传承。
南木特藏戏
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
南木特藏戏最早是在拉卜楞寺二世亲自授意倡导下,由贡塘·丹贝准美仿效西藏藏剧的表演形式,将藏族传记文学名著《米拉日巴道歌》中猎人受教化的一段故事改编成剧,这是甘南南木特藏戏的雏形。19世纪末,第五世嘉木样·丹贝坚参、琅仓活佛等以历史传记、佛教故事为题材,吸收民间歌舞和地方说唱艺术,配以小型乐队,编导演出了《松赞干布》等多部影响深远的剧目,在安多地区产生了强烈反响。
南木特藏戏大都以歌颂正面人物为主,用丰富的想像,浓郁的神话色彩,大胆的浪漫主义手法表现戏剧情景,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不仅僧侣编排,也是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文艺活动,对本地区的团结稳定、和谐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南木特藏戏在新时期也遇到了生存困难,被甘肃省列入首批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试点保护项目。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