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戏(泽州秧歌)

12-09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秧歌戏.jpg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泽州县

泽州秧歌最初是由迎神赛社和元宵社火演唱的地圪圈秧歌吸收了上党梆子养分发展而来,形成于清乾隆晚期(1795年前),流传于山西省晋城市的泽州县、晋城市城区、高平市(县级)、阳城县、陵川县、沁水县一带。

泽州秧歌只用武场音乐,不用丝弦乐器伴奏,所以也叫“干板秧歌”。泽州秧歌属板腔体,大部分剧目以唱为主,道白很少,有的剧目甚至是一唱到底,没有道白。演出剧目有《打棒槌》、《打酸枣》、《小姑贤》、《打油堂断》、《杀狗劝妻》、《三娘教子》、《喜日》、《新羊工》等二百多部。内容大都以反映家庭矛盾、婚姻纠纷、惩恶扬善为主题。

泽州秧歌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在民间流传着“遍地秧歌遍地戏,人人都会唱几句,黑夜唱上台,白天唱到地”的顺口溜。可以说泽州秧歌反映了泽州人民的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