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书场工作者协会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评话俗称“大书”,弹词俗称“小书”,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兴盛于苏州地区。19世纪中叶,苏州评弹传入上海。随着上海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说书市场不断扩大,表演水平不断提高,涌现出一大批轰动当时、影响后世的著名演员和流派。20世纪20年代前后,评弹活动中心已经从苏州转移到上海。
苏州评弹在上海仍以苏州话演出,音乐优美,唱腔既能叙事又能抒情,带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韵味。其演出常常采用说、唱、弹、噱、演等艺术手段,书词中的散文部分以“说”来表现,这称之为“表”和“白”,即以说书人的口吻叙述和描写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及其活动的环境;七字句为主的韵文则以“唱”来表现,且弹三弦或琵琶伴奏。评弹表演中一人演出称为“单档”,以三弦自弹自唱;两人演出称为“双档”,在场上分为上下手,各以三弦和琵琶自弹自唱,并相互伴奏。为增加趣味性,演出时在故事表白中穿插进戏剧因素,称之为“噱”。演员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言行表情,称之为“沿”,也称“做”、“学”。弹词艺人在长期演出过程中除发展了弹词演唱的“书调”外,还吸收《山歌调》、《乱鸡啼》、《费伽调》等牌子曲,丰富了唱腔音乐。评话表演以“说、噱、演”为主,长篇传统书目数量众多,约有五十余部,包括《三国》、《隋唐》等历史演义类,《施公案》、《七侠五义》等公案侠义类及《封神榜》、《济公传》等神话怪异类作品。弹词则以传奇故事类作品为多,其中蕴涵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心理,折射着人民群众的传统道德观念及生活理想,反映出江南地域的人文特征及价值观念。
苏州评弹书目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外,在语言学、历史学、民俗学、伦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苏州评弹在上海的传承遇到一些困难,后继乏人,需加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