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戏
12-09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独山县
云南省花灯剧团、弥渡县、姚安县、元谋县
花灯戏是贵州和云南的主要地方剧种,它源于民间花灯歌舞,清末民初发展成为地方戏曲,在流行过程中受各地方言、民歌小曲和习俗等的影响而形成多种不同的演唱与表演风格。花灯戏表演时艺人手不离扇、帕,载歌载舞,唱做结合得十分紧密。
贵州花灯戏主要流行于独山、遵义、毕节、安顺、铜仁等地,各地名称有所不同,黔北、黔西一带叫“灯夹戏”,独山一带叫“台灯”,思南、印江等地叫“高台戏”或“花灯戏”。其中独山花灯戏有一百四十多种演出剧目,包括《金铃记》、《蟒蛇记》等85种早期条纲戏剧目,《铡美案》等27种移植剧目和《七妹与蛇郎》等27种新创剧目。
云南花灯戏有昆明花灯戏、玉溪花灯戏和姚安花灯戏三大支系,此外的小支派名目极其繁多,文山、曲靖、楚雄、弥渡、罗平、元谋、禄丰、建水、蒙自等地都有自己的花灯戏。云南花灯戏最初演出的是歌舞成分很重的花灯小戏,后来受滇戏等剧种影响,出现了情节较为曲折复杂的剧目,同时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加以变化拓展和翻新,形成了花灯戏新调。
云南花灯戏最繁荣的时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此时不仅涌现了史宝凤、熊介臣、袁留安等众多著名的花灯戏演员,还出现了《探干妹》、《闹渡》、《刘成看菜》、《三访亲》等一批享誉云南戏曲舞台的剧目。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