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
10-11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莱阳市
据说螳螂拳为明末清初胶东人王朗所创,在今山东省沿海之胶东半岛多有流传,莱阳市流传最盛。
相传王朗体察螳螂捕蝉的动作,取其神态,赋以阴阳、刚柔、虚实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后、进退之法,演古传十八家手法于一体而创螳螂拳法。其传人有李秉霄、梁梦香、宋子德等。螳螂拳从莱阳传出后,逐渐形成胶东的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四种主要流派。螳螂拳派别虽多,但都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重意”不“重形”,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连而巧妙,稳健而灵活,活中求快,快中求稳,稳中求精。螳螂拳的手法主要是勾、搂、采、挂、黏、沾、贴、靠、刁、进、崩、打十二字诀。要求“不刁不打,一刁就打,一打几下”的连环进攻。螳螂拳的风格,总体来讲是快速勇猛、斩钉截铁、勇往直前。其特点是正迎侧击、虚实相互、长短兼备、刚柔相济、手脚并用,使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用连环紧扣的手法直逼对方,使敌无喘息机会。手法很丰富,既有大开大合的长打手,又有短小快捷的偷漏手;既有肘靠擒拿,又有地趟摔打。在套路演练方面,讲究快而不乱、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套路结构严谨,动作之间衔接巧妙。外功是铁砂掌,内功是罗汉功。常练螳螂拳,可以培养人们的坚强斗志和敏捷应变能力。
螳螂拳是胶东半岛地方文化在武术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其独特的武术技法是追溯历史、研究中华武术文化的宝贵资料。
螳螂拳在胶东乃至全国、全世界都有习练者,但是随着武术的整体衰落,螳螂拳的完整传承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习练者日渐减少,亟待挖掘、抢救、保护。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