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传

2013-10-11 0 反馈

黑暗传.jpg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保康县

保康县地处湖北省西北部荆山山脉腹地。1984年,神农架发现长诗《黑暗传》见诸报端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保康与神农架山水相连,具有相同的文化根基。《黑暗传》在保康境内广泛流传。

保康是民歌之乡,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民歌主要分阳歌、阴歌两大类别。阳歌是白天所唱的薅草锣鼓、山歌、情歌、喜歌、闹歌、上梁歌等。阴歌特指丧歌(夜锣鼓歌、孝歌)。歌唱《黑暗传》早已盛行于民间,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黑暗传》因其题材重大,结构复杂,内容更接近追述人类起源,民间歌师逐步将《黑暗传》转向为丧歌场面。明代《保康志》就是最早以文字形式记载歌唱《黑暗传》的可查文献。

1986年,在马桥大横溪民间艺人屈定朝(当年八十多岁)家发现一本毛笔手抄本《黑暗传》;1992年,在歇马镇发现光绪元年(1875)手抄本《黑暗传》共两千一百多行;随后又在店垭镇发现清朝年间《黑暗传》(《玄黄祖出传》计96页,30回)手抄本,共三千多行,配有河洛图书及八卦图解,被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刘守华认为是最完整的手抄本。而这些版本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已流向神农架(详见长江文艺出版社《黑暗传》序)。2005年以来,又相继在马桥、歇马发现《黑暗传》手抄本十多个。民间歌师吴克崇、汤国英、万祖德、陈长维、杨平发、邹文芳、祝光天均能通篇歌唱《黑暗传》。

《黑暗传》是广义的汉民族史诗,保康是其重要发现地和传承地之一,手抄本数量及歌师人数最多,应加以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神农架林区

《黑暗传》是一部神话历史叙事长诗,主要流传于湖北省的神农架林区、房县、保康以及四川巫山等地。以口头与书面传抄两种形式在民间世代相传。作为“孝歌”、“丧鼓歌”、“薅草锣鼓”,由众多歌师在不同场合演唱,缅怀先祖功德,深受民众喜爱。其内容,以盘古开天辟地结束混沌黑暗,诸多文化英雄在原始洪荒时代艰难创世等一系列神话传说为叙述中心,包括“先天”、“后天”、“泡天”、“治世”四大内容。时空背景广阔,叙事结构宏大,内容古朴神奇,有力地激发人们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是一部难得的民间文学作品。

《黑暗传》的渊源无考。最早见诸记载的是明版的《保康志》。1983年,神农架文化馆干部在神农架林区首次发现清同治七年、光绪十四年的传抄本。因学者的介入,而为广大学界所知。继而于1986年在保康县马桥大横溪民间艺人屈定朝(当年八十多岁)家发现毛笔手抄本《黑暗传》。此后十多年来,又陆续发现了多种手抄本。在当地办丧事时至今仍存有演唱《黑暗传》片断的习俗。

近代以来,学界一向认为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没有长篇的叙事诗产生。《黑暗传》及一大批民间叙事诗的陆续被发现,对于重新认识中华文化史和文学史,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健在的代表性传承人有:陈切松、周正锡、史光裕(神农架林区)、万祖德(保康县)等。而能唱全部《黑暗传》的老艺人则已很少,能唱其片段的老歌手也在逐年减少,亟待保护。不少古抄本深藏于民间艺人手中,亟待进行搜集、收藏和研究。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