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济阳鼓子秧歌、临县伞头秧歌、原平凤秧歌、汾阳地秧歌)
12-09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秧歌又称“扭秧歌”,是我国汉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同时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秧歌不断吸收民歌、民间武术、杂技、戏曲等民间艺术的形式技巧,逐渐由一般的演唱发展成为集体性的歌舞表演。秧歌动作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奔放热烈,为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清代以后在全国各地流传广泛,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民间舞蹈样式。
秧歌·济阳鼓子秧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济阳县
济阳县位于鲁北平原南部,北界商河,西北与临邑相连,徒骇河、黄河横穿东西,具有鲁北特色的济阳鼓子秧歌就产生和流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