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舞(马桥手狮舞,古陂蓆狮、犁狮,青狮,松岗七星狮舞,藤县狮舞,田阳壮族狮舞,高台狮舞)

12-09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狮舞.jpg马桥手狮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闵行区

马桥“手狮舞”又叫“手带狮舞”,俗称“调狮子”、“狮子灯”,主要流传于马桥镇一带。

手狮舞的表演与其他狮舞有着很大区别,它是由舞狮者分别手举篾扎纸糊的狮子表演。狮子道具大小不一。大狮由二人舞动,中狮、小狮由一人舞动。表演时,一般是一头大狮、四头中狮、两头小狮。

手狮舞集灯彩、舞蹈等民间艺术为一体,技艺性较强。马桥地区的手狮舞既汲取了龙舞的翻滚、缠绕、跌扑等基本技巧,也继承借鉴了其他狮舞粗犷勇猛、刚柔相济的表演风格。旧时,为了适应乡镇街道狭窄,两旁屋檐低矮的表演环境,手狮舞在“行街”表演时为避免发生碰撞,又形成了以“矮蹲步”为基础的横移、直进、贴身绕狮等风格独具的舞蹈动作。

由于手狮舞舞蹈场面热烈,充满自娱、娱人的生活气息和喜庆祥和的艺术感染力,因此深受人们喜爱。近百年来,一直是当地主要的岁时节令习俗舞蹈之一。

  

古陂蓆狮、犁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信丰县

蓆狮、犁狮是信丰县古陂镇流传的不同风格的两种狮舞。

蓆狮流传于古陂圩,是当地谢氏家族所独有的狮舞形式;犁狮流传于黎明村,是清光绪年间,黎姓农民看到古陂圩的谢氏有了蓆狮后,创作的狮舞形式。谢谐音“蓆”,黎谐音“犁”,这两种狮舞在当地便成了这两个家族的象征。

蓆狮的狮身框架长二米多,是用竹片扎成的,蒙上草蓆,外轮廓用粗稻草绳扎上,满身插满线香。舞蹈时由三人站在框架内,在头戴香火帽(称做“回回”)的引狮人的引领下表演。

犁狮的形象是狮头牛身,一大一小;以木条制架,草蓆蒙面,外轮廓扎上粗稻草绳,凡有草绳处都插上线香,用球状的芋头作眼睛,总体看来像牛。表演时点燃线香,犁狮与引牛人、扶犁人密切配合,在四个举着春、牛、耕、田字牌的人们带领下前行;后边有三条“香火龙”紧随起舞。一时间,牛犁田,龙翻卷,展现出一幅春牛耕田的画面。

蓆狮表演动作简洁、粗犷,用打击乐伴奏,节奏明快有力。犁狮表演以模拟犁田的场面为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除用打击乐伴奏,还有唢呐吹奏类似赣南采茶戏的曲牌。

蓆狮和犁狮这两个古陂两大姓氏人民在春节期间的习俗舞蹈,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青狮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揭阳市

“青狮”俗称“青狮白目眉”,也称“开口狮”,是潮汕地区独有的深具地方特色的传统狮舞。

在潮汕,早期的舞狮除有习武和娱乐功能外,还有驱逐疫鬼的含义,目前,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地区仍有舞青狮驱邪的传统习俗。榕城南门孙氏,是由原揭阳县治渔湖京岗迁移而来的,一直以来,在宗族祭祀或喜庆的日子里,他们都要舞青狮,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青狮的“狮头”前额突出,鼻孔高大,眼似铜铃,长须鬈发,狰狞威猛。青狮表演的主要动作是“打狮节”(又称“咬虱”或“套头”),相传有狮咬脚、狮咬虱、睡狮、狮翻身、踏七星、踩八卦、狮过桥、耍狮、救狮、桌上功夫、桌上探井、狮切血、咬水果、抢金钱、咬青、狮接礼、拜庙、四门到底等十八节套路。此外,青狮还要表演“采青”(包括“高青”和“地青”)。高青表演有擎天柱、上碟、上膊等三种技法;地青表演有许多种,如橘子青、盘青、八卦青、七星伴月青、毒蛇青、桥头青、蟹青等。

青狮舞是揭阳地区独有的一种狮舞形式,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松岗七星狮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深圳市

松岗七星狮舞是分布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及相邻地区的一种传统舞蹈。它与其他狮舞表演的主要区别,在于伴奏的锣鼓乐节奏为“七拍半”,且有“骝马步”、“彪步”等多种舞蹈步法,有“狗型”、“伏虎型”等数种造型。它还在舞法上分为“武狮”、“文狮”,“武狮”的主要舞法有“逗蛇”(“逗”活的眼镜蛇),“文狮”的主要舞法为“狮子书法”。

松岗地处珠江三角洲。七星狮舞在松岗等地流传的历史,自清末民初起,至少已有百余年,与当地民众怀念南宋著名爱国将领文天祥有关。松岗的原住民多为文氏后代,每年的七星狮舞表演必定要在文氏大宗祠前举行,蕴含了对文天祥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和尚武精神的推崇和传承之意。

1947年,年仅9岁的宝安区松岗山门村人文琰正式拜“七星狮”传人焦贤为师。文琰是松岗七星狮舞的第二代传人,也是文天祥的第二十六代侄孙。他成立的“山门文琰醒狮训练社”已成为深圳及香港名气颇大的狮舞门派。

松岗七星狮舞是富有岭南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舞蹈语汇相当丰富,尤其在“逗蛇”环节,表演者需长时间以舞蹈形态与活眼镜蛇缠斗,为狮舞表演所罕见。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传统文化特征、民俗特征和较高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民俗学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目前,松岗七星狮舞在传承方面存在着危机。领军人物文琰年逾古稀,他的弟子中尚无人能全盘接班,特别是“逗蛇”,年轻弟子不敢尝试,这项绝技恐将失传。


藤县狮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藤县

藤县狮舞普遍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藤县。藤县位于广西东南部,东接苍梧,南界容县,西邻平南,北毗蒙山,东西横宽86公里,南北纵长112公里,土地总面积3946 平方公里。这里素有“舞狮之乡”的美称。藤县狮舞分为两种:一种是侧重于地面技艺表演的“采青狮”;一种是侧重于桩上技艺表演的“高桩狮”。无论是采青狮还是高桩狮,在表现形式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为当地百姓所喜爱。


田阳壮族狮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

田阳县流传的壮族狮舞有地面狮舞和高空狮舞两种表演形式。地面狮舞属文派狮舞,主要是在地面表演狮子搔痒、舔毛、打滚、钻穴、抖毛等动作,显示出狮子活泼可爱的神态和嬉戏玩耍的性格。文派狮舞一般多用于节日庆典、拜年、集会、婚嫁、娱乐等喜庆活动。田阳壮族地面狮舞代表节目有《群狮迎宾》、《彩青拜年》、《凤凰台狮技》和《幼狮戏球》 等。

高空狮舞属武派舞狮,以高台狮舞为主。其主要特点是把武术、杂技融入狮舞动作中,表演高、难、惊、险、美的狮舞动作。田阳壮族高空狮舞代表节目有《刀尖狮技》、《狮子上金山》、《狮子过天桥》、《高桩飞狮》和《金狮雄风》等。


高台狮舞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

高台狮舞是重庆彭水民间独具特色的传统舞蹈,已有约一百五十年历史,在当地民众中颇有影响。

在彭水,狮舞可以分为地面狮舞和高台狮舞两种。地面狮舞主要用于日常节日、生日、婚丧嫁娶、开业庆典等活动。搭台上架的高台狮舞则多用于重大节庆和比赛,表演时常常与地面狮舞连为一体。最核心的部分是空中表演:用方桌搭台,最少7张,一般15张,多则24张,极限达到108张。狮舞表演者身披长约二米的彩绘狮纹服饰,在导引师的引导下,踩着锣、大鼓、小鼓、钹、铰等响器伴奏节奏,从第一层开始,层层上升,直达最高层(称“一炷香”)。

在各层表演时,狮子要穿过每一张方桌。在“一炷香”上要进行玩狮子和立桩表演。高台狮舞有蹬黄冬儿、打羊角桩、鹞子翻叉、扯链盖拐、翻天印、黄龙缠腰、奶牛困塘、狗连裆、扯海趴狗、钻圈、狮子高杆夺绣球、游走板凳等表演套路。表演时不但动作惊险、难度大,那古朴滑稽、趣味浓郁的表演风格,更是深受百姓喜爱。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