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歌(藏族赶马调、班戈昌鲁)

2013-10-11 0 反馈

藏族民歌.jpg

藏族赶马调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冕宁县

冕宁藏族“赶马调”(藏语称“木弱加”),是安宁河流域牦牛古道和滇西南的茶马古道上流传的赶马调的一部分。

冕宁地处古代“南丝绸之路”的牦牛古道上,历史上曾是以藏族为主体之地,冕宁藏族先民可追溯到汉代活动于川西的古羌人部落白狼、牦牛等部落,在其“赶马调”中的“呜呼呼”的呦哬马的衬腔,还保留有西北和川西藏族的音调特征。它的音乐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特点,曲调高亢绵长、节奏自由,以五声调式为主,也有六声。“呜呼呼 — ”“呕 — ”装饰首尾。歌词内容集中,以反映赶马人的生活、思想情感、意愿追求为主。如“天上飞的麻鹞子,地上走的马脚子”,“驮马铃儿当当响,喜上心头把歌唱”,“好久不到这方来,这方大路垮成岩”等等。

赶马调的主要特征有:内容具有赶马人生活为主体的鲜明性,音乐语言和风格的多样性以及特有的生活气息的浓郁性。它重要的价值是南丝绸之路上的历史见证,从中可透视“古道”路上的社会生活、民风民俗,有隽永的艺术魅力。


班戈昌鲁

申报地区或单位:西藏自治区班戈县

班戈,藏语意为“吉祥保护神”,因境内的“班戈错(湖)”而得名。优越的地理、人文环境使这个地方的藏民先天造就了能歌善舞的性格。歌舞成为他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昌鲁(侠盗歌)便是广为流传的当地民歌。

昌鲁(侠盗歌)是藏北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歌词多为即兴创作,历史悠久,蕴藏也极为丰富。歌腔自由舒展,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唱词陈述部分有规律的密集型节奏,与咏唱时的自由延长音形成了密集与宽放、规整与自由的鲜明对比,并且由于二者频繁而多样化的交替,丰富了歌曲的节奏布局,强化了歌曲音乐的表现力。昌鲁(侠盗歌)往往在音乐的一开始处便出现全曲的最高音,情绪饱满,先声夺人,自由延长的歌腔带给人以特殊的感受。有的歌则因音域较高而使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昌鲁(侠盗歌)流传分布主要集中在藏北一带,表现方法上大量采用比兴、比喻等手法,语言颇具特色,接近口语,作品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