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琴书
12-09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菏泽市
山东琴书又名“唱扬琴”、“山东扬琴”等,发源于鲁西南菏泽地区,迄今已有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作为南路山东琴书的发祥地,菏泽一直都是这种优秀民间艺术发展流布的重要区域。
山东琴书分南、北、东三个流派,菏泽南路山东琴书是最早的一派。南路山东琴书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流派系由茹兴礼所创。茹派演唱行腔深沉,咬字真切,节目多表现愤世之情。在南路的基础上,商派创始人商秀岭在胶东创出了东路山东琴书,邓派创始人邓九如在济南创出了北路山东琴书。
南路山东琴书的音乐中遗存了大量明清俗曲曲牌,已搜集到的《凤阳歌》、《垛子板》、《梅花落》、《混江龙》、《哭寒江》、《倒推船》、《长龙尾》、《满地红》、《叠断桥》等百余支曲牌都是音乐研究不可多得的材料。其唱腔采用牌子曲联缀形式构成,一般多以《上段调》或《凤阳歌》开头,而以《垛子板》或《梅花落》结尾,中间根据表达需要选取情绪相宜的曲牌,自由组合,并无定格。南路山东琴书在演唱方法和乐器演奏技艺上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对琴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南路山东琴书曲目众多,长篇作品有《白蛇传》、《杨家将》等,中篇作品有《王定保借当》、《梁祝姻缘记》等。这一琴书艺术在形成过程中结合了流行地的语言、风俗等内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清代山东地区的社会生活状况,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目前,南路山东琴书后继乏人,有消亡之虞,急需保护传承。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