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运号子(梁平抬儿调、龙骨坡抬工号子)
搬运号子是在人力装卸、挑抬、推拉货物等重体力劳动中形成的一种民间歌曲形式,在集体性的运输劳动中,它可以起到统一步伐、调节呼吸、振奋情绪的作用。搬运号子大多没有固定唱词,往往一领众和或领和交叠,形成多声部的歌唱形式。
搬运号子·梁平抬儿调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梁平县
梁平抬儿调是流传于重庆市东北部梁平县境内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产生于日常的生产劳动和民俗活动中,具体形成时间今已无从考证,但根据各方面状况判断,其发展历史应不少于五百年。
梁平抬儿调最初以一种劳动号子的形式存在,唱词通俗诙谐,音律畅快简洁,易于流传。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它逐渐成为一种民间哼唱的音乐形式。按功用分,梁平抬儿调包括三大类型的曲调:一是从事劳动、抬运重物时吼唱的“踏脚调”,它有吼有唱,欢快高亢,词句风趣幽默,是梁平抬儿调中流传最广、使用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种;二是抬花轿时采用的“四轿调”,它只吼不唱,但吼中仍有简洁的音律;三是抬送棺木时吼唱的“龙杠调”,它又叫“上山调”,有吼有唱,风格苍凉忧怨。除“四轿调”以外,梁平抬儿调的唱词一般为四句或八句,也有少数采用六句的,第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可押可不押。此外,梁平抬儿调还可以即兴编词,这大大增强了演唱的针对性。
梁平抬儿调既是抬工生产劳动过程中缓解疲劳、协调步伐的方式,也是当地民众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娱乐形式,具有民俗学、民族音乐学等许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梁平抬儿调的优秀演唱者不断涌现。
目前,先进生产工具的普及改变了旧时肩挑背磨的传统生产方式,在此情势下,梁平抬儿调逐渐失去了以往的生存环境,发展受阻。随着老抬工的相继离世,梁平抬儿调正面临彻底消亡的危险,保护传承工作迫在眉睫。
搬运号子·龙骨坡抬工号子
申报地区或单位:重庆市巫山县
龙骨坡抬工号子又称“抬帮号子”,是重庆市巫山县境内抬工劳动时所唱的一种歌谣,它起源于巫山县庙宇镇,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龙骨坡抬工号子一般由数名或数十名身强力大的青壮年男子组合演唱,它按音乐速度可分为快腿号子和慢腿号子两大类。路面既平又宽、较好上腿时采用快腿号子,这种号子内容丰富,风趣幽默,曲调欢快高亢,代表曲目有《啄啄号子》、《倒采茶》等;山路崎岖、上陡下滑时采用慢腿号子,这种号子机动灵活,无固定歌词,多采用问答方式通报途中遇到的情况,代表曲目有《哟嗬号子》、《报号子》等。龙骨坡抬工号子由“尖子”负责领唱,“尖子”是抬工队伍中的灵魂人物,只有个人技术好、威望高、辈分年龄较长者才能获得这种地位,以领唱方式指挥队伍、协调步伐、控制行进速度。
龙骨坡抬工号子原始古朴、节奏规整、领和对称、速度平稳,仅领唱在每句的开头稍有变化,和者采用同样的曲调衬词伴和,一般在终止时才拉长节奏突然停顿,表示一段唱完另起一段或宣布休息。由于是群体合作,所以演唱时气氛热烈,声音洪亮,音韵起翘,显得意味深长,耐人咀嚼。龙骨坡抬工号子以师徒帮主传承为主要承沿途径。
龙骨坡抬工号子蕴涵了巫山人民特有的精神风貌、思维方式,它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现实的反映,具有民俗学、心理学、民族音乐学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随着现代生产工具特别是大型运输机械的出现,原来繁重的搬抬运输方式日渐减少,抬工号子失去生存环境,陷入濒危境地,亟待保护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