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老虎笙
10-11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双柏县
彝族老虎笙是一种同时具备祭祀性和自娱性的舞蹈,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
老虎笙舞姿以奔放雄浑著称,展现了山地民族的刚强性格,表达了彝族人民对虎的崇拜。其主要动作是模拟老虎的各种动态,生猛有力,体现了彝族人民图腾崇拜的习俗,古朴传统。
彝族先民认为虎尸分解创造了万物,他们崇虎、敬虎,以虎为祖先,自称“倮倮”,即“虎族”。双柏县法镇的小麦地冲是老虎笙的发源地,居住于此的彝族每年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五有历时八天的“虎节”,其间会举行“祭虎”、“接虎”、“跳虎”、“送虎”等活动。跳虎者以黑毡捆扎成虎皮的样子,在身体裸露部位用颜料画上虎的花纹,整个人装扮成老虎的模样。跳老虎笙一般需16 人,装扮成八头虎、两只猫、两位山神、一个道人,此外还有两个击鼓者和一个敲锣者。舞者排列成一行纵队,按逆时针方向行进。老虎笙的舞蹈动作十分丰富,其中既有老虎亲嘴、老虎搭桥、老虎擦屁股等模仿老虎习性的动作,也有送肥、犁田、耕地、撒秧、栽种、拔秧、收割等模拟农事活动的动作。
作为彝族虎图腾崇拜的活史料,老虎笙生动体现了彝族先民的崇虎观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它承载着许多彝族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在长期发展中逐渐成为彝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平台,具有很高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价值。
目前,古朴、神奇的老虎笙受到传统生活方式变迁及民俗活动商业化趋势的影响,原始面貌发生改变,传承面临严重危机,急需抢救保护。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