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编(大名草编、徐行草编、莱州草辫、沐川草龙、湖口草龙)
草编是以草本植物为主要原材料的一种传统编结手工艺。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技艺之一,早在远古时代,编结就已成为中华先民制造实用物品的重要手段。草编技艺在中国民间流传了几千年,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各地民间工匠因地制宜,因材施艺,充分利用草本植物柔韧的秆、皮、芯、叶、根,创造和总结出编、结、辫、扣、扎、绞、缠、网、串、盘等丰富的编结技法,使草编成为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用品的一个重要来源。我国草本植物资源丰富,南北方均有不少适宜编结的原材料,因此各地草编种类繁多,且各具地方特色。草编制品以草席、草帘、草垫、草篮、草扇、草帽、草鞋等实用品为主,也有一些用作陈设的观赏品。从19世纪40年代起,草编开始远销国外。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草编得到迅速发展,花色品种越来越多。作为在中国民间十分普及的一种传统手工艺,草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草编·大名草编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大名县
大名草编是一种传统民间家庭编结手工艺,流行于河北省大名县卫河以东地区。清代雍正年间,草编技艺从山东掖县传入大名县西付集乡朱家村,后又进一步传到卫河以东地区,流播范围遍布整个大名县境。大名草编以麦秆为原材料,制品以草帽、提篮居多。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名草编在全县及周边地区已形成一定的影响,但制品大多被编织者留作自家使用,只有部分草帽在市场上销售。大名县建立草编厂以后,通过深加工,开发出提袋、茶垫、坐垫、地席、门帘、果盒、纸篓、拖鞋及用麦草制作的贴画、贴盒等约千种新产品,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费时费力的草编制作因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而陷入发展的停滞阶段,从业者不断减少。大名草编正面临着衰亡的危险,急需扶持保护。
草编·徐行草编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嘉定区
徐行草编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编结手工艺,主要流行于上海市嘉定区徐行镇。徐行系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当地民众习惯使用本乡出产的黄草秆茎来编织生活用品。早在清代,徐行编制的嘉定黄草拖鞋即已远销欧亚各国。徐行黄草质地光滑坚韧,色泽淡雅,用它编织出的工艺品纹理清晰,细密匀称,松紧有度,平整光洁,染色或缀以鲜艳的花纹图案后更显精致美观。徐行草编制品有拖鞋、拎包、果盆、杯套、盆垫等二十大类上千个品种,色彩丰富,样式美观,使用轻巧方便,地方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郁。现在,黄草由野生改为人工培育,用于草编,质量更佳。徐行草编采用纯手工制作,编织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无法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经济效益不高,难以抵御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目前,徐行以草编为生的手工艺人已是凤毛麟角,仅有少数农村妇女利用闲暇编织一些草鞋、提包零星销售。此外,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得大片黄草迅速消失,导致徐行草编原材料日趋匮乏。在此情势下,积极而全面地保护徐行草编技艺的传承发展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草编·莱州草辫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莱州市
莱州草辫是流行于山东省莱州市的一种传统编结手工艺,它最早起源于莱州沙河镇一带的农村,据说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莱州市志》称,明代沙河一带的草辫经直隶、豫州等地在国内传播。鸦片战争后,莱州草辫成为中国最早进入西方市场的商品之一,曾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过特别奖,被誉为“世界最优质的草辫”。莱州草辫的编织技艺有三根草掐法、五根草掐法和七根草掐法之分,掐法不同,花样也随之变化。但总的来说,各种掐法基本都是拇指掐正面,食指掐反面,而后再作压、挑处理。几根麦秆在草编艺人手里左右上下翻飞变化,迅即化作优美的艺术品,技法之精,堪称一绝。20世纪中叶以来,莱州草辫发展迅速,当地相继建立了益新和育新两家专业厂,草辫的花样品种也增加到两千多个,全国各地都有人到沙河学习草辫工艺。在莱州,草辫成了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为莱州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草编·沐川草龙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沐川县
沐川草龙又称“黄龙”,是流行于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一带的民间草扎技艺。沐川草龙历史悠久,相传其起源与唐太宗登基前枕稻草而眠的历史有关,后人因此将稻草编扎的龙灯视为祥瑞的象征,当众舞动戏耍以祈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沐川草龙的编扎材料系从当年收割的稻草中精选出来的上品,颜色金黄,秆身没有斑点。草龙的扎制工艺非常复杂,整个过程要用到编、织、镶、绕、缠等十多种手法,技巧性较强。沐川草龙形制讲究,龙头、龙身、龙尾的设计尤为精巧,龙眼、龙须、龙角、龙鳞、龙爪等细节都处理得活灵活现,舞耍起来气势夺人,蔚为壮观。舞龙者为训练有素的强壮男子,届时他们描花脸,裸上臂,着草帽,披草肩,系草裙,扎草护腿,穿草鞋,在锣鼓音乐的伴奏下,按照传统程式激情舞耍,将沐川草龙精、妙、奇、神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
草编·湖口草龙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西省湖口县
湖口草龙俗称“谷龙”,是流行于江西省湖口县一带的民间草扎技艺。湖口草龙历史悠久,据传它起于隋唐,盛于明清,在当地长期传沿不绝。按当地旧俗,每年秋收以后,人们要用稻草扎制草龙串村游玩,以庆祝丰收。其后湖口草龙不断朝精致化方向发展,出现了世代相传的专业艺人。生于19世纪末的周雍发是精致化湖口草龙的开创者。湖口草龙以稻草为主要材料,用竹木做支架,整条龙由单数节段构成,通常为9到21节。草龙编扎工艺极为复杂,前后需采用编、插、织、嵌、镶、绕、缠、悬、挂、空、别、剔、镂、透等十多种手法,要求成品自然生动,古朴典雅,不露人工痕迹,完美体现出瑞龙庄重威严的气度。草龙游耍时,舞者需穿上整齐鲜艳的服饰,由金童玉女举龙灯引路,游行过程中视情形进行惊险的杂技表演或做出妙趣横生的逗乐动作,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一派活泼热闹景象。湖口草龙融民间舞蹈、杂技、音乐、美术、手工技艺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民俗学、社会学和民间艺术等学科值得研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