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潮州嵌瓷)
10-11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
潮州嵌瓷俗称“贴饶”或“扣饶”,是潮汕地区特有的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的工艺,因其质地坚实,久经风雨或烈日曝晒而不褪色,被誉为永远亮丽的艺术。
潮州嵌瓷历史悠久,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就已经在民间使用。当时,潮州陶瓷生产发达,民间雕塑处于兴旺时期,开始用瓷片剪裁成简单的花卉镶嵌在建筑物上。到了清代,潮汕各地盖祠堂和建“驷马拖车”等豪宅民居之风极盛,装饰于建筑物之上的嵌瓷工艺随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清代末年,瓷器生产作坊与嵌瓷艺人配合,专门烧制各种低温彩色瓷碗,经过剪取,镶嵌成平面、浮雕或立体的图案纹样,装饰于建筑物的屋面、屋角、屋檐、门壁、墙壁上,也有的被用作庭园的室内装饰。嵌瓷的题材有花卉植物、飞禽走兽或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反映了当地民众颂扬正气,趋利避害,祈求福祉,寄寓人们吉祥如意、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如今,由于市场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以及人们居住环境和风俗习惯的改变,传统的嵌瓷工艺正面临着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局面,亟待抢救。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