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乌孜别克族
与新疆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乌孜别克族人忌食猪、狗、驴、骡等动物的肉。禁酒不严,但晚辈不可在长辈面前饮酒。多吃羊、牛、马肉及其乳制品。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馕和奶茶。馕是主食,做法与汉族的烤烧饼相似,用面粉略加盐水稍稍发酵后烤制而成。许多人在面内加入牛奶、清油、羊油或酥油,外脆内软,称为油馕。此外还有肉馕、窝窝馕、片馕等。
奶茶是乌孜别克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烧奶茶一般用铜壶或铝锅,将茶水煮沸,加入牛奶烧煮,加适量食盐即可,不仅止渴,还有驱寒、化食、生津的作用。
抓饭是招待宾客的风味食品之一。用大米、新鲜羊肉、清油、胡萝卜、洋葱做成。做法是先将羊肉剁成小块用清油煎炸,然后放入洋葱和胡萝卜在锅内炒,放盐加水,约20分钟后将泡好的大米放入锅内,不要搅动,焖约30分钟。这样做出的抓饭油而不腻,极有营养。餐前主人先拿来精工细做的洗手壶和接水盆让客人依次洗手,然后请客人直接用手从盘中抓食。抓饭也有不放肉而放葡萄干等干果的,俗称甜抓饭或素抓饭。“索鲁”类似抓饭,只是肉、油比抓饭少。
“纳仁”是由羊肉、面粉、皮芽孜为原料。做法是先将煮熟的肉切碎,盛在盘中,再加上皮芽孜,洒胡椒和酸奶子,搅拌混合,浇肉汤,用手抓食。据说这是最珍贵的食物,一般只在节日或请客时才做。
米肠子、面肺子是传统小吃。其选料精细,制作费工,故又显其名贵。做法:将羊内脏完整取出,羊肺洗至白净无色,羊肠翻洗净待用。然后将调好的米、肝、心等馅灌入肠内。洗面筋,把面浆灌挤入肺叶,加入调料。然后将米肠子、面肺子、羊肚子及面筋一起放入锅内煮。熟后取出切成片块,食时沾以酱油、醋、辣椒。米肠糯鲜,面肺软嫩,香喷可口。
乌孜别克族常吃的食品还有“库尔达克”(土豆炖肉)、“尼沙拉”(用蛋清和白糖做成的食品)、抓肉、烤肉、烤包子、拉面、大米、绿豆汤等。
乌孜别克族一日三餐
用餐时,长者居上座,幼者居下座。家庭人口多的,还分席用餐,妇女和孩子另设一席。许多食物可用手抓食,饭前饭后都要洗手。现在大都改用筷子和匙子,但仍有些妇女和孩子,尤其是在牧区,仍以手抓食。吃饭时严禁脱帽,不能当着客人的面咳嗽,不能在人面前擤鼻涕、大声说话,否则会认为不尊重人。乌孜别克的饮食习惯与维吾尔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似,都受到宗教信仰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