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丝镶嵌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通州区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
花丝镶嵌是一门传统的宫廷手工技艺,主要使用金、银等材料,通过镶嵌宝石、珍珠或编织等工序,制作成工艺品。花丝镶嵌工艺复杂,大致可分掐、填、攒、焊、堆、垒、织、编八种手法,技艺精湛,造型优美,花样繁多,具有传统的艺术特色。花丝镶嵌产品一般分为两类:一是花丝,即把金、银抽成细丝,用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工艺品;二是镶嵌,即把金、银薄片锤打成器皿,然后錾刻图案,镶以宝石、珍珠。
花丝镶嵌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即已出现,至明代达到高超的水平。清代以后,花丝镶嵌有了更大的发展,精品不断涌现,饮誉海内外。北京市与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的花丝镶嵌技艺特点显著,在行业中最为著名。
北京花丝镶嵌以编织、堆垒见长,还常采用点翠工艺,即把翠鸟的蓝绿色羽毛贴于金银制品之上,以增强艺术效果。老北京的花丝镶嵌匠人多聚居于通州,1958年成立的北京花丝镶嵌厂是北京花丝镶嵌工艺品的主要生产企业,产品多用于出口。20世纪80年代末,该厂出口数量锐减,呈现衰落局面。2002年,北京花丝镶嵌厂宣告破产。现在,北京花丝镶嵌技艺后继无人,不少绝技已经失传,急需抢救。
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的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在汉代即已初露端倪。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迁都北京,西域金银匠师随同北迁,纷纷定居大厂回族聚居地区。他们带来了传统的波斯图案和手工技艺,将花丝镶嵌技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明清两代,大厂花丝镶嵌飞速发展,产品被朝廷定为贡品。大厂花丝镶嵌工艺复杂,整个制作过程包括设计、下料、制胎、描图、划线、做丝、粘丝、焊丝、镪(强酸)活、洗活、选石、粘嵌、组合、镀金、镀银等多道工序。产品造型多样,图案丰富,制作精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厂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过去多为父子相授,后又出现师徒传承的方式。已故的蒙錾石镶大师马作文曾携弟子制作出《布达拉宫》、《十二世班禅金印》等花丝镶嵌工艺品,一时声名远扬。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多家花丝工艺厂倒闭,导致技艺人对传统工艺失去信心和热情。花丝镶嵌制作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发掘、抢救和保护这一宝贵的传统手工艺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