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民歌

10-11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高邮民歌.jpg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高邮市

高邮民歌是流行于苏北里下河地区的一种民间俗曲,其词曲最早可上溯到古代“驱傩”表演中的“散鲜花”,元明时期这种民歌样式开始成形,并得到初步发展。清代至民国时期是高邮民歌发展的高峰,清末民初高邮诗人韦柏森作有《秦邮竹枝词》百首,其中“那如田父秧歌趣,齐唱家家隔垛多”的诗句即反映了当时高邮民歌空前流行的盛况。

高邮民歌大都是群众触景生情的即兴之作,内容十分丰富。按照题材划分,主要有劳动号子,包括数鸭蛋、打工、搬运号子和独具特色的高邮秧歌、车水、打硪号子、夯号子、牛号子等;有传授人生处世经验与生活知识的生活歌,如《劝夫莫赌钱》、《和字歌》等;有歌唱恋爱相思,表达男女情感的情歌,如《高邮西北乡》、《郎妹对歌》等;有记录各个时期社会状况的时政歌、革命斗争歌,如《齐心学文化》、《送夫参军》等。此外还有部分原始宗教与仪式歌谣。

高邮民歌多采用“间白”、“对白”及“一领众和”的传唱方式,音乐以五声音阶和加清角或变宫的六声音阶为主,常有四、五、六度的大跳,“咿呀咳子哟啊哟”之类的衬腔、衬词较多,灵巧活泼、风趣俏皮,加之变化音、装饰音和衬腔衬字的巧妙安排,听起来旋律优美,情韵十足。高邮民歌艺人们继承了传统的演唱方法,使这种古老的民歌在新时代继续发挥着应有的作 用。

高邮民歌融合了里下河地区稻作文化、水文化、鸭文化、渔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具有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近年来,随着老民歌手的相继辞世,一些原生态演唱技法逐渐失传,大量情真韵美的高邮民歌正在悄然流逝,亟待抢救保护。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