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梆子
10-11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徐州市
徐州梆子是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系由苏北民歌小调、杂耍曲艺、地方说唱和传入徐州的山陕梆子结合而形成,主要流传于江苏省徐州市地区。最早见诸记载的徐州梆子班社有“蒋门”(蒋花架子)、“殷门”(殷凤哲)及“滕贡生班”、“戴金山班”等,现江苏省梆子剧团著名演员蒋云霞即系“蒋门”第八代的传人。
在调式、旋律节奏、语言和演唱风格上,徐州梆子既具备北方戏曲刚硬有力的特点,又具备南方戏曲婉转柔和的韵味。其唱腔音乐属板腔体,以“慢板”、“流水”、“二八”、“非板”四大板式为主,进而派生出“跺子”、“栽板”、“迎风”、“金挂钩”、“倒三拨”等板式。另有音乐曲牌两百多首,其中的唢呐牌子尤其为人称道。这些曲牌主要用来为演唱和舞蹈伴奏,同时也可以用之营造戏剧氛围、烘托人物心理。徐州梆子行当齐全,生、旦、净、丑分工细致,其中黑、红脸的演唱真假声结合,具有高亢激昂、淳厚刚烈的特色。
徐州梆子剧目众多,传统剧目约六百余种,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也在两百种以上。这些剧目中以描写重大历史事件、反映政治军事斗争、表现英雄人物业绩的正剧、悲剧最为突出,习称的“四大征”、“四大铡”、“新老十八本”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