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卷戏
10-11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南省汝南县、范县
罗卷戏俗称“喇叭戏”,系由“罗戏”和“卷戏”两个剧种融合而成。
罗戏在清代初年流入汝南,其音乐由唱腔音乐、吹奏乐和打击乐三部分组成。唱腔音乐为综合音乐系统,其中曲牌体与板腔体共存;吹奏乐以俗称“大笛子”的大唢呐为主奏乐器;打击乐除以一般戏曲乐队常备的大锣、二锣、手钹、梆子和鼓板小五件为演奏乐器,还配置有两对大铙和两对大镲,俗称“四大扇”。罗戏行腔粗犷豪放、激越高亢,适合演出神话戏、宫廷戏和征战之类的武打戏。
卷戏明代末年起源于汝南县的燕亭店、楚铺和戴堂村,系由寺庙音乐“卷调”发展演变而来。其音乐由唱腔音乐、吹奏乐和打击乐三部分组成,以俗称“小笛子”的小唢呐为主奏乐器,多演出民间传说、乡土风情和男女爱情题材的剧目。
卷戏擅演文场戏,罗戏擅演武场戏,为吸引观众,达到文武兼备、相互补益的目的,两个剧种经常同台演出,逐渐融合为一。民国以后,汝南一带群众按习惯直称之为“罗卷戏”或“卷罗戏”。罗卷戏道白多使用当地方言土语和中州韵,唱腔旋律亦与当地民间语音节奏相接近,具有十分鲜明的地方特色。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