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妙峰山庙会、东岳庙庙会、晋祠庙会、上海龙华庙会、赶茶场、泰山东岳庙会、武当山庙会、火宫殿庙会、佛山祖庙庙会、药王山庙会)

10-11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庙会.jpg

庙会又称“庙市”,是在寺庙及其附近定期举行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流行于全国各地。一些大型庙会在唐代已有相当规模,至今仍传承不绝,影响广泛。各种庙会都有自己规定的会期,大多为某个传统农历节日或宗教及民间信仰纪念日。庙会具有集中性、群体性、固定性的特征,庙会期间,各种民俗活动、技贸活动得以当众充分展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迎神赛会也是庙会的一种形式。在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信众普遍的传统庙会都是从大陆传入的,与母体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在海外华人居住区,许多从祖国带去的庙会都香火旺盛,以特殊方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庙会·妙峰山庙会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

妙峰山古称“妙高峰”,地处北京西郊,距市中心35公里,属北京市门头沟区管辖。妙峰山传统庙会每年举办两次,农历四月初一至四月十五为春香,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为秋香,其中以春香为盛。庙会活动区域分娘娘庙和香道茶棚两部分,娘娘庙建在山顶,由灵官殿、惠济祠、回香阁、玉皇顶等建筑构成。

妙峰山庙会是华北最重要的庙会之一,它始于明代中后期,至清代香火旺盛达于极点,每年要迎接数十万香客。香会共有三百余档,门派各不相同。会首是香会的组织者、指挥者和主要传承者,仅北京市就有会首两百多人,会中的各种规矩、礼仪、技艺均由会首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下去。

  妙峰山庙会保留了华北庙会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吉祥文化,是研究华北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状的重要依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香会是一种民间文化活动组织,它传承和保留了众多的民间艺术、民间体育竞技活动和民间手工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香会活动带有很强的群众性和自娱性,从中体现出民众的自治能力和传统社会急公好义、谦和互助的精神。


庙会·东岳庙庙会

申报地区或单位:北京市朝阳区

东岳庙庙会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它在元代即已出现雏形,至明代正式形成,入清后达于鼎盛。庙会以北京东岳庙为依托而展开,逐渐形成包含信仰、商贸、娱乐等多方面内容的群体性系列活动。历史上东岳庙庙会的会期主要在春节、农历三月十五至三月二十八的东岳大帝诞辰日和每月的朔望日。庙会期间,人们到庙中祭祀东岳大帝和民间吉祥神,以祈福迎祥。各地民间香会在此行善助善,各行业也利用这一机会举办活动。除此以外,还有规模极大的庙市,出售节令用品、地方土特产、风味小吃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如今东岳庙庙会主要在春节期间举办,在继承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增加了展览、讲座等活动内容,使东岳庙庙会成为新时期文化庙会的典型代表之一。

北京东岳庙庙会以东岳大帝信仰为核心,以祈福文化为重要内容,体现出广泛的群众性,有利于社会和谐气氛的营造。东岳庙庙会习俗中凝结了众多的传统民俗样式,为研究华北地区的民风民俗提供了重要材料。

1949年后,北京东岳庙庙会因庙宇场所被机关占用而陷入沉寂。20世纪末,庙会重新恢复并延续至今,成为京城最有影响的节庆庙会之一。


庙会·晋祠庙会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祠中的圣母殿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用以奉祀周武王之妻、姜太公之女、叔虞之母邑姜。明洪武二年(1369)为圣母加封号后,形成了七月初二祭祀圣母的盛典。后逐渐演变成晋祠传统庙会,古称“赛神会”,明清以来长盛不衰,一直延续至今。

晋祠赛神会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在水镜台演戏酬神。七月初二是祭祀圣母诞辰的正日,县、乡、村社的官员、乡绅、社首斋戒沐浴,到晋祠恭谨致祭。先在圣母殿前的献殿陈设香案祭品,然后上香鸣钟,由知县恭读祝文,行礼如仪。自正日起,水镜台演戏五日,同时在全县范围内举行赛神会,活动逐步趋向高潮。

晋祠庙会历史悠久,它生动体现了太原当地古老的乡风民俗,具有重要的民族学、历史学研究价值。


庙会·上海龙华庙会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徐汇区

上海龙华庙会是华东地区著名的庙会之一,其产生时间可以追溯到唐代。龙华寺相传为弥勒菩萨的道场,每逢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的涅日,龙华寺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法会,以众姓水陆道场为主。至明代,龙华庙会由单一的礼佛庙会发展为兼容商贸、娱乐的综合性庙会。清代,庙会更与赏桃花的习俗结合起来,正日由农历三月初三推至三月十五,规模和影响进一步扩大,娱乐内容也有所增加,庙会进入全盛时期。20 世纪20 年代以后,龙华庙会由乡村庙会向都市庙会转化。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参与组织龙华庙会,使庙会结束自发状态,进入新兴阶段。

龙华庙会具有都市性、商贸性和娱乐性的基本特征。商贸活动是庙会的重要内容,这不仅缘于与长三角地区重商的传统和商业发达的背景,也与庙会的时间有关。龙华庙会一般在清明前后举行,此时正是春播时间,需要农具、种子等物品,因此庙会就成了这些农用物品最好的交易场所。饮食是庙会商贸习俗的一个重要方面,龙华羊肉、龙华五香豆、龙华豆腐干、龙华素斋等都是龙华庙会上常见的特色食品,与当地食俗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娱乐活动也同样是龙华庙会的重要内容,庙会期间,人们愉快地踏青赏桃花、观赏皮影戏、花鼓戏、舞龙舞狮和荡湖船等表演,使龙华庙会成为了上海新春时节最为欢快的节日。

在龙华庙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众多的传说故事、诗词、谚语,这些作品的产生既说明了庙会在民众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又体现了庙会的巨大影响力和强大辐射功能。庙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龙华古镇的形成并促进了上海地区的形成与发展。作为观察上海的一扇窗口,龙华庙会在上海地方文化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庙会·赶茶场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磐安县

赶茶场是浙江省磐安县玉山一带的传统民俗,玉山古茶场位于磐安县玉山镇马塘村,它始建于宋代,清代乾隆年间重修,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代茶叶交易场所遗存。

晋代许逊在游历玉山时为当地发展茶叶生产、打开茶叶销路作出过巨大贡献,玉山百姓感其恩德,尊之为“茶神”,建庙立像,四时朝拜。至宋代,又为茶神重建庙宇,同时在边上开设茶场,庙宇因此被称为“茶场庙”,并形成了以茶叶交易为中心的“春社”、“秋社”两季庙会。

“春社”时间定在农历的正月十五,届时当地茶农穿着盛装来到茶场,举行社戏表演、挂灯笼、迎龙灯(亭阁花灯)等民俗文化活动。“秋社”在农历十月十五举行,茶农和百姓拎着茶叶和货物从四面八方到茶场赶集,形成热闹非凡的盛大庙会,除货品交易外,“秋社”期间还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如三十六行、叠罗汉、抬八仙,等等。

赶茶场庙会中,茶叶、药材贸易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和谐。赶茶场有一整套隆重的茶神祭奠仪式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群众参与面广,流传时间长,由古至今从无间断。保护和传承这一民俗文化活动对于古茶场的维护和当地茶叶生产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庙会·泰山东岳庙会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泰安市

泰山东岳庙会是一种融宗教文化、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长期流行于山东省泰安市的泰山东岳庙。它源于民间的泰山崇拜意识及东岳大帝、碧霞元君信仰,汉代初步形成,唐宋两代得到发展,元明清及民国时期渐趋鼎盛。

自宋代开始,将东岳大帝降诞之辰农历三月二十八定为祭祀日,由此形成东岳庙庙会的固定会期。新中国成立后,泰山庙会一度被不定期的物资交流会所取代。“文革”期间,连物资交流会也被取消。1986年,在岱岳观旧址一带恢复了泰山庙会,会期是公历5月6日至12日,庙会内容除正常的宗教活动外,以物资交易、文化娱乐和旅游观光活动为主。1991年的泰山庙会为期六天,与会者达一百二十万人次。1992年泰山庙会扩大了规模,以红门路为中轴线,南起白鹤泉,北到关帝庙,西临普照寺,东至王母池,范围达到一平方公里,会期也延长至十天。

泰山东岳庙会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自民间,特色鲜明,规模盛大,内容丰富,会制规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命观、价值观、道德观、哲学观及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状况。泰山东岳庙会是我国乃至世界庙会文化的典范,在发展过程中,其影响辐射全国,成为各地东岳庙会的源头。目前,泰山东岳庙会中的一些优秀民间文化样式已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


庙会·武当山庙会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北省十堰市

武当山庙会是由信徒们独特的朝山进香活动演化而成的一种民俗活动,流行于湖北省十堰市的武当山地区。庙会每年共有两期,时间为农历腊月二十三至第二年的三月十六、九月初一至九月初十,其中以三月三、九月九的庙会最为隆重。

武当山庙会始于东汉末年,兴于宋而盛于明清,主要活动内容包括朝山进香、做斋醮道场、举行民间艺术活动等。朝山进香有三种形式,一是香会进香,二是道教信徒苦行进香,三是进散香。武当道场主要是做小启朝和大启朝法事,小启朝需用一天时间,大启朝则需三天。庙会期间,民众可踏青登山、看灯览胜、观看武当武术擂台比赛、欣赏礼花燃放等表演活动。

武当山庙会是当地民俗生活的缩影,它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很高的民俗学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庙会·火宫殿庙会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长沙市

  火宫殿位于湖南省长沙古城坡子街北侧,其火神庙主要供奉火神祝融。据《湖南通志》载,明末清初湖南各府、州、县建有火神庙一百余座。随着历史的变迁,众多的火神庙早已荡然无存,唯有长沙火宫殿火神庙保留至今,成为传统火神崇拜民俗传承的重要场所。

  祭祀火神是火宫殿庙会的重要内容,历史上,春秋仲月有官祭和民祭两祭。祭祀仪式后唱湘剧大戏三天,《目连救母》是必演的连台剧目。庙会期间,演社戏、玩杂耍、唱长沙弹词等民众文艺活动丰富多彩,令人应接不暇。火宫殿庙会的风味小吃独具特色,远近闻名,成为庙会的一大亮点。如今以火宫殿命名的一家中华老字号餐饮店传承了火宫殿庙会的美食文化,在当地乃至全国餐饮行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2001年以来,长沙市有关部门为恢复火宫殿原貌,投资三千五百多万元重修古牌坊,重建火神庙、财神庙、观音庙,新建火文化博物馆,并先后举办各种火神庙会六十余次,参加者达一百多万人次,为火宫殿火神庙会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庙会·佛山祖庙庙会

申报地区或单位:广东省佛山市

  北帝诞庙会是流行于珠江三角洲的一种综合性民俗文化活动,其中以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北帝诞日,届时民间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北帝诞庆典仪式,包括赴庙肃拜、北帝巡游、演戏酬神和烧大爆等内容;二是与北帝诞相关的活动,如正月初一至十五及每月初一、十五的行祖庙,正月初六至三月三十的北帝坐祠堂,二月十五、八月十五的春秋谕祭,九月初九的北帝崇升“飞升金阙”等。庙会期间,“举镇数十万人竞为醮会”,规模十分壮观。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加强,北帝诞活动在民间自发恢复起来,呈现出一年比一年兴旺的势头。近年来,佛山祖庙北帝诞庙会又开始呈现出“鼓吹数十部,喧腾十余里”的盛况。

  佛山祖庙庙会融民间信仰与群众文化活动为一体,具有世俗性、群众性、娱乐性的特点,为广东地方文化及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生动的参考材料。


庙会·药王山庙会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铜川市

  药王山五峰分布形如手指,古称“五台山”,因被尊为“药王”的隋唐时代伟大医药学家孙思邈曾归隐于此,故改称“药王山”。它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城东1.5公里处,地处关中平原与渭北高原接壤地带,具有典型的北方丘陵峡谷地貌特征,古柏参天,殿宇宏伟,碑石林立,风景秀丽,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药王山庙会是因纪念孙思邈而产生的,北宋时纪念活动在南庵静明宫举行,明代嘉靖年间祭祀的中心道场开始移向北洞。据清代顺治十一年(1654)的《施饭碑记》载,药王山举办庙会时,“秦人男女无远近少长,人马丁攘之声尽夜,经月余不绝。即秦晋藩王、士大夫,糜不登临而拜”。清末至民国时期,药王山庙会的会期改为十天,即由农历二月初二起会,初六开始演戏,至十一日结束。

  庙会期间,钟磬齐鸣,鼓乐喧天,有“路畔灯”、狮子、龙灯、花火、“天明戏”等表演活动,数以万计的群众从四方云集,现场气氛热闹异常,庙会高潮时更是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

  药王山庙会弘扬了药王孙思邈的医德医风,促进了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民俗学、社会学及陕西地方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