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绒绣

10-11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上海绒绣.jpg

申报地区或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

绒绣又叫“绒线绣”或“毛绒绣花”,是一种采用彩色羊毛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面料上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的刺绣工艺。

作为舶来的工艺技术,绒绣在中国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其引进之初的产品与欧洲一样,多用作手提包、拖鞋、靠垫等日用品的装饰面料,纹样以花卉图案为主,配色亦比较简单。20世纪30年代末,以刘佩珍为首的沪上刘氏五姐妹在改进绒绣工艺技术的基础上,采用绒绣工艺制作人物肖像获得成功。20世纪50年代初,上海的绒绣艺术家高婉玉等人再度对绒绣的工艺技术进行改革,研究配色方案,并自己进行染色,从而使绒线的颜色由固定的数十种增加到上千种,同时借鉴其他刺绣工艺的针法技术,运用擘线、拼色、加色等技法,彻底解决了绣制对象的色彩转折过渡难题,极大地丰富了绒绣工艺的表现能力。绒绣的表现对象也由原来的花卉图案扩展到人物、风景和油画名作以及彩色照片的复制。

绒绣虽然是刺绣工艺的一种,但与传统的丝绣工艺技术相比,其绒线材料的质地比之丝线显得厚实,使用的针法也不复杂,主要有呈斜点状的打点绣、十字针、扒针、掺针、拉毛以及乱针等,可视画面物象表现的需要灵活配置选用进行再创造。百余年来,源于欧洲的绒绣工艺技术进入中国后,经过中国艺术家的改良、丰富、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之一,近50年来创作的绒绣作品亦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品的经典之作,或是作为国礼赠送友邦,或是陈列于国家议事的厅堂之上,或是为国内外公私藏家所典藏。

上海的绒绣有着工艺精细、针法多变、厚实缜密、层次清晰、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特点,由于种种原因,上海绒绣工艺在当下的生存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