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 塑造千面人生

说到中国四大著名的民间艺术,面塑就是其中颇为重要的一种。或许大家对于面塑这个称呼还有些许陌生,但说到捏面人,想必你就不会不知道了吧!

面塑艺术,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在汉代,当时人们对于这项起源于民间的艺术称之为“面花”,与现在不同的是,那个时候的面花可是一种能吃的艺术品。

古时候的人们,每每到了节日庆典之时,总是会把面团蒸成各种各样的形象,不仅是为了让面食的外形变得更加诱人,更是为了用不同形象的面食蕴藏不同的寓意。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面人被捏制地越来越生动逼真,逼真的就连吃货们都舍不得下嘴毁坏这份美感,所以从明代开始,面塑便渐渐脱离了食用的命运,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也是从那时起,大街小巷中开始出现了一些身背工具箱、四处奔波的面塑艺人!

你可别小瞧了这些走街串巷的面塑艺人,他们的技艺可是十分的了不得,常常能在顷刻之间就塑造出活灵活现的面人形象,而这些生动逼真的面人,所需要的工具事实上只有拨子、梳子、篦子和剪刀等简单的几样而已,更多的都是靠面塑艺人的那双巧手,靠的是他们灵巧快速地捏、搓、揉、掀、点、切、刻、划等等。

不仅如此啊,为了让塑造出的面人在没有防腐剂的年代也能较长时间地保存,当时的面塑艺人们还创造性地在面团中加入了蜂蜜、甘油,以此让制作出的面团更加有韧性并且更不容易干裂。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机械化生产逐渐代替了手工业,面塑这项民间工艺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繁华都市中便越来越少出现这些面塑艺人的身影。

然而尽管如此,在成都热闹的春熙路附近,却依旧坚守着一位面塑大师——张龙贵老师!

张龙贵老师从8岁起就跟着自己的父亲学起了面塑,这一学便是整整几十年。

谈到面塑的传承,张老师很质朴地说道:“我从未想过要放弃面塑这项技艺,对于传承,我更愿意理解为‘分享’。将这项手艺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的人了解面塑、喜欢面塑。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传承吧。”

每天清晨,张老师总是很早就起床,亲手准备这一天所需要的各色面团。别看揉面这一推、一拉、一揉的动作看似简单枯燥,但其实在揉面过程中的每一次揉制的顺序、每一个动作所需要的力道都会对最后面团的质量产生影响。

据张龙贵老师介绍,现在的面塑也能接受定制了。只要客人提供相应的照片或者画像,张老师都能按照客人的要求,捏制出他们所需要的面人。只是根据细节的精细程度不同,张老师捏制面人所耗费的时间会有所增减而已!

要想淋漓尽致地展现手艺人的技艺,最后还是要看他们的作品。张老师也自豪地拿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关公像。

这款“关公面塑”光是捏制就花费了张老师整整一周的时间,从服装的纹理,到面部的表情,甚至连兵器上的图纹,秀发吹动的幅度都捏制得十分精细,如此精湛的手艺,想必没有几十年的功力是难以达到的。

如今,为了让更多的人接触、了解面塑,张老师不仅收了许多小徒弟,甚至还走出了国门,让世界看到“面塑”这种来自中国的传统技艺。曾将“面塑”带进新加坡校园的张老师,马上又将再次启程前往英国,让“非遗-面塑”走进英国校园,让整个世界领略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风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