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杂技
12-09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聊城市
聊城地区是中国杂技的发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聊城是东夷人活动的主要区域,当时东夷人的首领蚩尤据说便是一位杂技高手,古代杂技就源于角抵戏即蚩尤戏。聊城杂技现分布于东阿、茌平、阳谷等县及其周边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聊城杂技马戏得到初步发展,到汉代已经基本成熟。三国时期,杂技马戏在聊城的东阿一带已很盛行,成为一种以杂技为主兼有其他技艺的表演形式,东阿王曹植曾以“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的诗句来描述这种状况。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成灾,许多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弃农学艺,东阿县孟庄、贺庄、张大人集等村就是著名的杂技村。民国初期,仅东阿县就有几十个杂技马戏班。此外,阳谷、茌平、莘县、临清等还有几十个杂技团。其中有些团体曾到朝鲜、日本、新加坡演出。1955年,东阿县正式组建马戏团8个。1970年,成立了聊城地区杂技团。
聊城杂技历史悠久,艺人辈出,逐渐形成了富有齐鲁特色的杂技行业文化体系。聊城杂技主要包括马戏、魔术、表演三大种别,重视腰腿顶功,突出新、难、奇、美、险,艺术风格朴实、英武、粗犷,素有齐鲁英豪之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目前,聊城杂技虽经着力发掘和倡导,但仍存在着衰落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作为谋生手段的杂技对现在的年轻人已不具吸引力,由此导致严重的后继无人现象。一些颇有造诣的杂技演员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有的相继谢世,使得一些绝技面临失传的危险。
1993年文化部批准在聊城建立中国少儿杂技基地,并将其列入国务院蒲公英计划。聊城市政府依托中国少儿杂技基地,建立了聊城蒲公英杂技艺术学校,培养杂技后备人才。但这仍然与科学的、立体的、全面的、原生态的保护相距甚远,非物质遗产的抢救保护意识和工作力度亟待进一步加强。
聊城地区是中国杂技的发源地之一。新石器时代晚期,聊城是东夷人活动的主要区域,当时东夷人的首领蚩尤据说便是一位杂技高手,古代杂技就源于角抵戏即蚩尤戏。聊城杂技现分布于东阿、茌平、阳谷等县及其周边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聊城杂技马戏得到初步发展,到汉代已经基本成熟。三国时期,杂技马戏在聊城的东阿一带已很盛行,成为一种以杂技为主兼有其他技艺的表演形式,东阿王曹植曾以“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的诗句来描述这种状况。历史上黄河经常泛滥成灾,许多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弃农学艺,东阿县孟庄、贺庄、张大人集等村就是著名的杂技村。民国初期,仅东阿县就有几十个杂技马戏班。此外,阳谷、茌平、莘县、临清等还有几十个杂技团。其中有些团体曾到朝鲜、日本、新加坡演出。1955年,东阿县正式组建马戏团8个。1970年,成立了聊城地区杂技团。
聊城杂技历史悠久,艺人辈出,逐渐形成了富有齐鲁特色的杂技行业文化体系。聊城杂技主要包括马戏、魔术、表演三大种别,重视腰腿顶功,突出新、难、奇、美、险,艺术风格朴实、英武、粗犷,素有齐鲁英豪之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目前,聊城杂技虽经着力发掘和倡导,但仍存在着衰落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作为谋生手段的杂技对现在的年轻人已不具吸引力,由此导致严重的后继无人现象。一些颇有造诣的杂技演员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舞台,有的相继谢世,使得一些绝技面临失传的危险。
1993年文化部批准在聊城建立中国少儿杂技基地,并将其列入国务院蒲公英计划。聊城市政府依托中国少儿杂技基地,建立了聊城蒲公英杂技艺术学校,培养杂技后备人才。但这仍然与科学的、立体的、全面的、原生态的保护相距甚远,非物质遗产的抢救保护意识和工作力度亟待进一步加强。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