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技艺(杭州雕版印刷技艺、同仁刻版印刷技艺)
杭州雕版印刷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元、明、清直至民国,杭州雕版印刷一直非常发达。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成立木刻水印工厂,杭州雕版印刷技术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当时全国四处木版水印基地之一。
杭州雕版印刷术,是将需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版工匠雕刻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整个过程大体分为选材、雕刻、印刷三个程序,共有浸蒸、取板、刨涂、磨板、描稿、拳刀、崩刀、重刀、铲底、成型、对稿、夹纸、对版、调色、干印、湿印、“刷”、“砑”、“掸”、饾版、拱花二十一种技法。印刷产品历来以“选材精良、刻工精巧、印刷精美”而著称,后期的水印名家复制品更被称为“下真迹一等”,而且存世优秀作品众多。
由于现代印刷技术的发展等原因,传统的杭州雕版印刷术如今已经面临危机。目前,只有黄小建等少数传承人还在坚持传统的雕版印刷。保护、传承工作迫在眉睫。
同仁刻版印刷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青海省同仁县
同仁刻版印刷技艺产生于元代,早在13世纪末期,名为三旦仁钦的喇嘛师研发了藏经文刻版印刷术。青海省东南部的同仁县还保存着传统的同仁刻版印刷技艺,以家庭传统作坊为形式在年都乎乡卓隆村和郭麻日村进行刻版印刷的手工技艺流传至今。
同仁刻版印刷技艺主要用于印刷经书、书籍、绘画图案(龙达、人兽和睦图、八卦图、各种佛像)等等,题材主要为祭祀山神、祭天、祭地、农事耕作、节令习俗,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招财进宝,吉祥如意等精神生活追求,是当地农耕社会生活和民俗生活以及藏传佛教文化的缩影,是藏族传统文化和精湛的手工技艺的承载者和传递者,对研究藏族历史、宗教、文化、科学技术以及藏族人类学的文明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