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彩绘(白族民居彩绘、陕北匠艺丹青、炕围画)
建筑彩绘是一种相当宽泛的说法,它的一层含义与人们通常的理解相同,是指利用色彩、涂料、油漆等原料在建筑物墙体上平面描绘图像;另一层含义则是指借助土、石、木、布、纸、陶等材料对建筑物及其内部陈设进行装饰。基于地理和民俗的原因,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建筑彩绘在整体风格和细节处理等方面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从材质、手法、色彩到内容都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充分显示了劳动大众因地制宜的聪明才智。
建筑彩绘·白族民居彩绘
申报地区或单位:云南省大理市
流行于云南省大理市一带的白族民居彩绘是大理白族文化的一朵奇葩,它内涵丰富,形式讲究,风格朴素而不失庄重,不仅用以进行神祠、庙宇和大型古建筑群体的装饰,而且广泛应用于白族民居建筑。
大理境内的白族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往往呈现青砖、白墙、灰瓦的外观。与此相协调,建筑彩绘的色彩也以黑、白、灰为主,着重突出素白这一白族民居建筑的主体色调。白族民居多在大门、照壁、山墙、腰线、龙马角等部位饰以精致的彩绘,其中香草纹、如意云纹和回纹三种图案出现最多,成为彩绘中最具民族特色的部分。除彩绘图案外,白族民居还多在大门和屋檐部位装饰以木雕,做到雕画结合。照壁则以泥作斗拱,部分泥作浮雕。
白族民居彩绘是白族建筑艺术的精华部分,它深受汉文化影响,将北方建筑的恢弘大气和南方建筑的精巧别致有机地融为一体,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成为白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交流的印证。这些民居彩绘大大增强了房屋建筑的美感,生动地反映着白族人民健康向上的民族精神。
建筑彩绘·陕北匠艺丹青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
陕北匠艺丹青是陕北民间画匠以建筑、木工、石工等各种工艺手段为依托,将之与各类应用器械相结合而完成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它广泛分布于陕西省榆林、延安两市各个区县的城镇及乡村,多见于民众窑居、城镇公共景观建筑和乡村的大小庙宇。
陕北匠艺丹青有庙宇壁画,非“官式”建筑彩画,彩塑,水陆画,神主、楼轿、过关彩画,炕围、灶台、箱柜画等各种表现形式,从事者多为农民,其中不少人出于著名的民间绘画世家。陕北匠艺丹青兼涵画、塑、木作、石刻、建筑设计、纸扎装置乃至“阴阳”等多项技能,它借助土、石、木、布、纸、陶、桐油、石色等材料,在公用建筑、宗教神器及民居环境和家具上施行工艺,将当地居民的现实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联系在一起。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陕北匠艺丹青形成了独特而完备的艺术创造与生态体系,承传谱系和图像图案谱系完整而清晰。
匠艺丹青是陕北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民间工匠为创作和传承主体,扎根于山沟草原的农耕文化,同时纵向勾连农牧工商的市井文化。多种文化元素的杂糅形成了它特有的融合协调机制,显示出艺术人类学、民俗生态学、宗教及美术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建筑彩绘·炕围画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襄垣县
襄垣炕围画是流行于山西省襄垣县及邻近县区的一种民间绘画艺术,它至迟在元代即已出现于襄垣地区。与其他地区炕围画不同的是,襄垣炕围画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构成一种“全套型”组合式的民间艺术形式。
襄垣炕围画最初是当地民众为防止炕围墙面脱落而导致衣服被褥脏损所创造的一种实用性装饰艺术,多模仿壁画的表现手法,画风颇有建筑彩绘的味道。它整体上分为中心炕围、靠背、条屏和地围四个大的部分,中心炕围又可分为边道、花边、池子、内心等小的部分。
在襄垣当地,炕围画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炕围画又有“单层楼”与“楼上楼”之分,主要用于婚庆,制作上乘,做工精细。中等炕围画亦颇为讲究,一般适合中老年人使用。下等炕围画图案简洁大方,在生活中的应用较为普遍。襄垣炕围画种类繁多,具有色调明快艳丽、主题突出的风格特点。它内容丰富,题材涉及人物、风景、花鸟、瑞兽、书法、图案等多个方面,表现上多采用象征隐喻手法,以福瑞喜庆、如意吉祥的纹样传递驱邪纳福、平安幸福的祈愿。襄垣炕围画是当地民众现实需要和精神追求的综合性产物,它生动反映了来自民间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具有社会学、民俗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