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戏

10-11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淮海戏.jpg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连云港市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1830年前后出现了淮海戏的演出班社,1880年后仅海州的东海、灌云两县就有一百多个淮海戏班。1940年抗战期间淮海戏艺人成立“艺人救国会”,编演了《小板凳》、《大后方》、《三星落》等一大批现代剧目,利用戏曲宣传抗战,起到了鼓舞士气民心的作用。

淮海戏唱腔音乐丰富多彩,有男腔和女腔的区别。男腔以“东方调”为基本腔,以“金风调”等为辅助唱腔;女腔以“好风光”为基本腔,以“二泛子”等为辅助唱腔。淮海戏唱腔的特点是乐句结尾突然翻高八度耍腔,具有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故有“拉魂腔”之称。淮海戏的一些表演身段明显脱胎于苏北农村生活,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长期演出中,淮海戏积累了一批经典的传统剧目,有“三十二大本,六十四单出”之说,其中的《皮秀英四告》、《三拜堂》、《催租》等久演不衰,在苏北地区几乎家喻户晓。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