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剧
10-11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琼剧院、海口市
琼剧是海南省唯一的地方大戏,清代称为“土戏”或“海南戏”,琼山、海口一带称为“斋”,海外侨胞则称之为“琼州戏”、“琼音”。它以“琼剧”为名且见诸文字的时间为1936年,其后这一名称普遍流传开来,一直沿用至今。
清代咸丰年间,梆簧声腔传入海南,琼剧在吸纳外来戏曲艺术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更新,演化成以板腔体为主、兼有少量曲牌、用海南话演唱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与此同时,琼剧艺人编写的剧目也大量涌现。光绪二十三年(1897)前后,军戏、青楼戏衰落,并入琼剧班,形成文武大班的体制,琼剧中分出文戏佬倌和武戏佬倌两大系统。民国时琼剧编演文明戏,变革唱腔,向写实靠拢。新中国成立后,琼剧迎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挖掘整理了大量的传统剧目、唱腔、曲牌和表演程式,编演了一批新剧目,又创新了一批有特色的板腔,行当体制也精简为生、旦、净、丑、末五大行。
琼剧是海南人民世代发展传承的一种地方戏曲文化,历史上曾给海南的发展以重要影响,在人类学、民俗学、区域文化学和国际文化交流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