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核雕庄河剪纸技艺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共14类383项传统工艺项目入选。大连市国家级非遗项目大连核雕、庄河剪纸技艺名列其中。该目录重点选取了具备一定传承基础和发展前景,传承人群较多,有助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国家或地方品牌的传统工艺项目,并适当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扩大就业的项目倾斜。


大连核雕有了传习所

大连核雕源于民间吉祥艺术,它寄托着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核雕制作的难点在于由于每个桃核的纹理和凹槽都不一样,其质地、密度、硬度、弹性也都不同,所以在核雕创作中只能顺势进行。最初要依照桃核表面的纹理来进行大框架的构思。在创作中,还要根据桃核内部随时可能出现的暗孔来调整过程。整个制作过程是一个边思考、边创作的过程,并无固定的章法可循。核雕制作没有一个固定的手法,也没有固定的画法和技法,需要随着桃核的形状的变动而变动。

大连核雕代表性传承人韩志耀自幼师承家艺,其依据明代《核舟记》的文字记载,创作出“核舟”,结束了世人“只闻其文道其神,未见其物数百年”的历史,并在此作品的基础上,重新创作加大了工艺难度,八扇窗进行镂空处理,诗刻在船背上,舱内加刻了吹箫人、书童、客人等,人物达9人之多,比原核舟多出4人,作品中的3毫米茶壶心中空,且盖可以开启,壶腹与壶嘴相通,比文献记载的“核舟”更加完善,该作品获“山花奖”“民间工艺银奖”。

如今,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大连核雕引进学校,建立传习所,将核雕技艺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


庄河剪纸多次进校园进社区

庄河剪纸历史悠久,《庄河县志》记载“剪纸艺术,很早即流传于民间广大妇女中”,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庄河剪纸沿袭了古老的传统样式和表现手法。在平视构图、平面造型、镂空效果和连接关系,以及强调装饰、讲究纸感刀趣等基本形态上,保持了传统剪纸的共性特征。其产生和演绎过程,受当时社会政治和宗教等文化影响,依附特定生活环境及民间习俗而存在,表现题材与内容集中反映出民间百姓祈福纳祥、祛邪避灾的愿望。特别在时令节日、婚丧寿宴、生男育女、居家生活装饰中显得格外突出。

韩月琴是庄河剪纸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曾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2007年大连市为韩月琴家族颁发大连地区首个“剪纸之家”牌匾,2012年被命名为“庄河市剪纸基地”,2013年被大连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命名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庄河剪纸韩月琴家族剪纸传承基地”。

庄河剪纸多次参与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的“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并在市非遗中心的推广下,走进蓝城小学等多所学校,建立庄河剪纸非遗传习所,让剪纸传承充满活力。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