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明爱下雨
关于清明,我们总想起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果然,清明将至,降温又降雨。4月3日郑州的温度还高达31度;4月4日温度急剧下降到20度、伴零星小雨;到4月5日最高温度12度、最低温度4度。
清明节期间下雨这件事,仿佛从古至今从未变过,召雨能力似乎可以和雨神一较高下。那么,为什么清明节依然这么爱下雨?是杜牧在诗里下了个“魔咒”?还是祭祖、缅怀祖先,老天爷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当然都不是,那么科学的解释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下吧!第一,清明不仅仅是一个节日,还是一个节气,清明节前后确实容易出现降雨,这背后主要有以下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北移”。进入四月之后,气温逐渐上升,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北半球的日照明显增强。位于西太平洋的海上副热带高压开始抬头,活跃西进,西南风开始增大,海洋暖湿气流北上进入大陆,造成南方水汽向北方传递,带来降雨。
第二,“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的相遇”。春季处于冬夏之交,在南方暖湿气流开始活跃之际,北方的冷空气虽然较冬季有所减弱,但仍有一定的残余势力,时不时南下骚扰。而当南下的冷空气与北上的暖湿气流在江南一带相遇时,双方势力相当,就开始了你来我往的频繁“互动”,形成锋面降水。
第三,“大气层水汽和强对流天气系统”。清明前后,大气层里的水汽较多,到了夜晚容易凝结成毛毛雨。不仅如此,此时的暖湿气流还没达到强盛期,即便出现强对流天气系统也远没有夏季强烈,因此暴雨中心相对少,多以相对较小的连续性降水为主;因此,“雨纷纷”的说法可以说是很贴切了。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