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

清明祭祀

  清明.一个专为过去与记忆保留的日子,一个扫墓的日子,一个长歌当哭的日子。清明时节,无论人们走在乡野累累墓丘间,还是城郊石碑俨然的公墓群中.都能看见红男绿女为先人烧纸钱、挂纸钱、培土修墓,这就是扫墓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这些仪式是恒终迫远、敦亲睦族及行李的具体表现.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思念的清明节会是什么样子i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追恩祭祖也成为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符号之一。

民族远祖公祭

  对于中国人而言.祭祀具有特别的意义。对宗族的感恩追思和先人的鬼神化是宗族社会最大的特点。早在夏、商、周三代,人们就极其重视对天、地、祖宗的祭祀之礼,并将其视为国家管理的根本。《春秋左传杜注》卷十三云:”国之大事,在把与戎。”《国语·鲁语上》云:“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把以为园典:”《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当然,祭祀的观念与形式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而有所不同i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祭祀的对象。一般说清明扫墓主要纪念的亲人:但是.根据文献记载,最早的祭招不是以血缘.而是以功德作为标准;据《礼记·祭法》记载:”有虞氏柿黄帝而郊尝,祖额项而宗尧;夏后氏亦镕黄帝而郊鲸,祖领项而宗禹;殷人彬尝而郊具。祖契而宗汤;周人棉尝而郊程,沮义王而宗武王。”郑玄注硫:“有虞氏以上尚德。椭郊祖宗;配用有德者而已。”“禘”乃是王室大礼.只有天子才能行楷礼。以“功德”这个标难来看,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是最应该享受到祭祀的:由于黄帝开创性的业绩,有虞氏和夏后氏都把他视为远祖。并用祭祖之礼的最高规格祭招他。《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拘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可见,黄帝天赋异票,从出生到成长就不是等闲之辈。在部落争霸的战争中,黄帝最终取得了胜利,成为天下共主。据说他垂治期间,划分州野,造屋筑城,制礼兴乐,发明器具,教化百姓,因此,黄帝被誉为华夏的“人文始祖”。另外,黄帝还是传说远古完美社会中圣王中的楷模,他善于战争,而又不穷兵旗武,是一个文武兼精的圣王,于是也成为后世一切治国者的偶像。司马迁也认为,后世五帝以及夏商周诸侯都归本于黄帝,都是炎黄子孙,因此,《史记》开篇《五帝本纪》就始于黄帝。又据司马迁考证,黄帝乘龙化仙而去后,其衣冠泵在桥山。因此,坐落在今陕西省黄陵县的桥山黄帝陵香火最为鼎盛。

  在传统社会,黄帝主要被当成治国者的楷模加以崇拜。因此,在古代祭祀黄帝的人主要是治国者。据《史记·封掸书》记载,战国时秦灵公“作吴阳上瞬,祭黄帝;作下峙,祭炎帝”;又记载汉武帝“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徐万,还祭黄帝家桥山,释兵须如”。《魏书》也记载了北魏太武帝拓跋煮与北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