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傈僳族刀杆节介绍习俗的由来
刀杆节是云南的少数民族傈僳族最隆重的节日,在农历的二月初八,傈僳族的刀杆节就开始了,在傈僳族当地,他们的刀杆节就类似于我们的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参加,最主要的活动就是上刀山下火海。
“刀杆节”,是傈僳族同胞最庄严神圣的民族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源于一个悲壮而深情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汉族和傈僳族的远祖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后来,“兄弟大了要分家”,汉族哥哥和傈僳北北分别用石桩和草绳各圈出了一片土地,谁知突然起了一场野火,哥哥打的石桩牢牢在地,而弟弟结的草绳却成了灰烬:属于自己的土地怎么也找不到了,只好四外流浪。最后来到高黎贡山上的原始森林里容身,靠打猎度日,生儿育女。
下火海
可是,境外有些坏人却不让他们安安生生地过日子,常常派军队来到他们的寨子烧杀抢掠。汉族哥哥的后人知道后,就派了兵部尚书王骥率领大军来帮助他们打败了坏人。王骥在边疆建关设卡,教年轻力壮的傈僳人练兵习武,并发给他们粮米银钱。不料,朝廷里的坏官却诬陷说王尚书想造反,怂恿皇帝把他召回。接着又暗作手脚,在接风宴席上将人毒死了。噩耗传来,傈僳人民悲痛万分。他们愤怒地燃起了堆堆篝火,还用高高的树杆和锋利的长刀架起了“刀山”,发誓要化悲痛为力量,“上刀山,下火海”,也要牢牢保卫好王尚书帮助他们建立起来的美好家园。
上刀山
每年二月初七夜幕临之时,山上的一堆堆篝火便在山寨固定的节日场地上熊熊燃烧起来。男女老少便绕着火堆纵情地边歌边舞,这叫“打歌”。待篝火燃成老大一堆通体透红的火炭时,便有剽悍勇武的傈僳汉子缠赤巾、穿赤衣、摇赤旗,迎着赤焰,赤脚跃入赤炭之中,手舞之,足舞之。“火海”中,他们时而狂奔乱跳,踢得炭火如钢花乱溅;时而又兔起鹘落,在火场中翻跟斗打倒立;时而又捧起大捧小捧的炭火往脸上揉……烈焰腾腾,火星四蹿,不时引得人们“哦哦哦”惊出——这便是“洗火澡”,也就是“闯火海”,据说这是“上刀山”的前奏,既可驱妖避秽,又可以活络筋骨,有点像优秀运动员大赛前的“热身”。
二月初八,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来临。场子中央那架用两根巨木和72把或36把钢刀绑成的五彩缤纷、高耸入云的“刀山”磁石般地吸住了千百双目光。刀是真刀,一律朝上的锋刃闪着蓝幽幽的光,一试,触棉立断;光脚,一样血肉长成的赤脚,怕伤着,就请寨中长者洒上些“符水”。然后喝酒,大碗大碗的壮行酒;接着头一昂:“上刀山!”于是,手握刀刃,脚踩青锋,一步一高,一高一险……这时,流云凝步,飞鸟忘翔。
直到第一位勇士矫健的身影出现在蓝天白云之上的“刀山”之巅,手拉杆头来了个惊险之极扣人心弦的凌空倒立,然后反飘扬在“刀山”之上象征着胜利和吉祥的五色旗按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依次抛插在地面之上,群情激荡的欢呼之声才春雷般炸响,林涛般涌动。
“刀杆节”,是云南边陲轮马山一带僳僳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时间是农历二月初八。刀杆节的来由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朝时候,朝廷派兵部尚书王骥来边疆安边设卡。工尚书到职后,体察边民的疾苦,积极帮助僳僳族人民发展生产,使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受到僳僳族人民的爱戴。后来,王尚书遭奸臣的诬告,被调回朝廷。在二月初八的洗尘宴上,王尚书被奸臣用毒酒害死。当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到僳僳山寨时,气得人们磨拳擦掌,为了给王尚书报仇。僳僳族人民决定将五尚书遇害的二月初八定为操练武功的日子。
刀杆节的热闹场面
每年这天,练武者苦练本领,传授先进功法。于是代代相传,形成刀杆节。节日这大,儿十里内外的僳僳族群众,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方八面汇集到羊肠河畔的刀杆场。在夜暮降临大地时,刀杆场上的里里外外燃起许多火堆。忽然,广场中央燃起的四个大火堆的熊熊烈火腾空而起,照射春满场的人群。接着鋩锣当当响,刀杆场上的人们互相拉起手来,围着明亮的火堆,跳起轻快的三弦舞。当场上四堆烈火燃得只剩下红红的火炭时,活动的主持者宣布"跳火海"开始。这时,五个赤着双脚的骠勇汉子立即闯入场上的火海,在里面不停地弹跳,急促的脚步踩起无数的火花四处飞溅,好似飞逝的流星。
男子表演下火海
接着,闯火者以闪电般的速度,个个手棒通红的火炭,分别在脸上和身上擦洗,然后又让火球在他们手中飞炔地翻滚、搓揉。围观的群众时而欢快,时而紧张,时而赞叹,时而惊讶…迸进发出阵阵喝彩声。经过一阵紧张激烈的表演雌堆火炭被踩成碎粒,火焰已奄奄一息时,"跳火海"活动方告结束。第二天,刀杆场上竖起两根二十余米高的红花树杆,树间交叉着三十六把刀刃朝上的长刀。晌午时刻,欢乐的人群再次挤满广场。随着主持者一声令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昨晚"跳火海"的五名雾大头戴蓝布帽,身装大、红袍,赤脚冲至刀杆树下,各自斟满一杯壮胆酒一饮而尽。随即纵身跳上刀杆,双手紧抓上层的刀面,赤脚斜踩于下层锋利的刀刃上,运用平时练就的气功本领撑着脚掌,手脚交替,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当勇士们登上高高的杆顶时,场上簇拥的观众,个个瞠目结舌,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