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清明节

  每年农历三月上旬,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岁时百问》谚云:“万物生长此时,有清洁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节,由于气温回升,雨量增多,冻地化开。春光明媚,草木碧绿,大地一片欣欣向荣,一切生物显得清净明朗,给人以气清景明的感觉。故在酒泉民间有“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的农谚。民间传说,清明那一天若放晴,则当年农作物将丰收,因此又有“清明晒到杨柳枯,又有干面又有麸”的农谚。

  酒泉民间按传统习惯,在清明节有扫墓、踏青、放风筝的习俗。各家上坟扫墓,祭奠祖先。儿童放风筝,青年男女踏青游春。

  扫墓上坟主要是通过表现亡亲子孙终身不息的孝思体验,并把这种孝道传递给后人,希望自己寿终正寝时也能享受晚辈敬奉的祭品与烟火。人们扫墓大体上分为备祭和正祭两部分。备祭是在清明节前一日,为亡亲准备祭品,包括丰盛的食品和纸钱(冥币)。备祭中家长要强调家人的参与意识与责任感和义务感。正祭是正式的扫墓活动。家长率全家子女奔赴墓地,先后在后土居处焚烧香表,然后献上准备好的食品。主祭人跪在最前,陪祭人按家庭地位依次而定。主祭人手把杯盏向墓主斟酒献茶;然后焚烧纸钱,全家行跪拜礼,接着每人用筷子夹下食物放在为祖灵备的盘子里或洒在燃烧的纸钱中。礼毕,家人还要查看坟堆墓冢周围有无水道、洞穴,如发现有,就要一一填实。扫墓还有一种俗信,如能在坟地里见蛇,说明见到了祖宗,实为吉祥之事。如碰见了鼠,则是一种凶兆。后者就需要请阴阳祭奠坟。

  麦芽包子是清明节酒泉民间美食。清明象征春回大地,麦芽包子是用发了芽的青稞或小麦,磨成面粉,再用开水烫成面团糊状,再用发面包成包子,其味香甜可口,专门在清明这一天吃。老人们说,清明吃芽面包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清明时节,正是春回大地,到处生机勃勃的时候,吃了芽面,可以消食化积,疏通肠胃,使人健壮。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说:“芽面性温,开胃化滞。”二是麦芽有甜味(产生了糖素,谷子芽最佳),旧时河西食糖奇缺,即使有胶糖、块糖卖,那也是小作坊以黄米、小米为原料,发芽后制作的。

  清明这一天,农村媳妇回娘家,都拿“芽面包子”作礼品;客人来了,也用芽面包子招待。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