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农谚农俗

  “清明”是有双层意思的特殊名词。它与“冬至”一样,既是节日,又是节气。从形成的先后时间看,“清明”首先是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出现在历史上的;汉魏以前的典籍中出现“清明”,一般是指与农事活动密切关联的节令名称。当然,后来居上的节俗“清明节”与节气之“清明”有着很大的关联。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时间约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天,太阳黄经十五度,公历4月5日前后。《淮南鸿烈解》卷三云春分“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意谓春分后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值,则清明风至。清明风古称八风之一,这一时节,清明风吹来,温暖清爽,天地明净,空气清新,自然万物生机勃勃。

  郎瑛《七修类稿》卷子说:“万物齐乎器。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古人在农事实践中摸索出春天气候的变化规律,每年季春(春季最后一个月),天气转暖,雨量较多.我国大部分地区草木萌发,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时节c因此,清明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