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清明节

  清明在农历三月,是人们祭祀祖先和死去亲人亡灵的日子,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我国汉族四大传统节日。这一天,徽州人由长辈领着家人到祖先及已故亲人墓地开展祭祀活动,有“只领儿孙挂钱,不带儿孙拜年”之说。扫墓时,要在坟前设香案,摆上鱼、肉、清明馃、酒等祭品,先给坟头挂上纸钱,然后焚烧香、纸、锡箔等供物,燃放爆竹,并按长幼顺序依次叩拜。祭祀前,要清除坟墓杂草、培土等。《丰南志》载:“清明,沿唐代遗风,家家插柳于户;上冢增封,悬纸钱于墓,名曰挂纸,亦称标祀。”扫墓多选在清明日或提前若干天,不能过了清明日。过了清明日尚未挂纸钱之墓,则被视为无主之墓,其子孙必遭众人讥耻,视为不孝。若是新坟(一般以三年为限),扫墓则要提前至春社(即春分日,一般为农历二月二十二日)前,有“新坟不过社”之俗,且所挂纸钱为红色,有“老坟用白纸,新坟用红纸”之说。路途遥远或安葬地不明的,可在山路旁烧纸挂钱,或在村口、家门口烧纸,以示纪念,俗称“寄钱”。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禁火寒食”,一般不扫墓。

  清明日,祠堂要组织宗族子弟赴祖墓挂钱,祭品由祠堂筹办,并向墓地附近的居民饷发清明馃(也称“挂钱饼”),感谢平时对墓地的关照。路途较远的祖墓,要派人前往祭扫。呈坎前罗宗族到牛坑祖墓挂钱,因路途遥远,当晚还得在守墓的庄仆家过夜,所费胙钱多达一块银元。在徽州,不行墓祭之礼者是为不孝子孙,所以,一些徽商虽然行商于千里之外,每年清明前也一定“星夜赶归而行之”。正如程且硕《春帆纪程》中所说:“清明节,新安最重此节,凡子孙虽至贫乏,也必先半月前具牲镪,肃衣冠,相聚拜于始祖之墓,而后高、曾、考次第展拜,罔敢紊淆。”而且,徽州的清明墓祭仪式是非常庄严、隆重的,要备上丰厚的祭品以飨先人,行三献礼,宣读祭祀祝文,并伴以喧天鼓乐。清代邑人方士?的《新安竹枝词》对此场景作了生动描述:“鼓吹喧阗拥不开,牲牷列架走舆台。问渠底事忙如许,唐宋坟头挂纸来。”

  民间修整坟墓也多于清明日或冬至日举行,其他日子是禁忌在坟墓上动土的。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因为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间,正值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并开展荡秋千、蹴鞠(踢皮球)、牵钩(拔河)、放风筝、插柳等一系列健身活动。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