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三月三
布依族是一个喜爱唱歌的民族,有“人人是歌手,寨寨有歌声”的美誉。赶集路上、走村串寨、修房造屋、婚宴喜庆时,寨头、村尾、河边、沟旁,到处都是飘扬的歌声,到处都是对歌的场所。“三月三”则更是一个传统的赛歌对调的民族节日。
“三月三”原本是布依族祭祀山神的日子。传说农历三月初三这天,是三王神的生日。这天,他要放出各种蝗虫和蚂蚱来损害庄稼,所以人们要扫寨和祭神,求山神开恩,过去布依人在扫寨赶鬼后的几日内实行封寨,外人不得进村,否则即被认为是破坏扫寨,必须出钱重新扫寨,并向村人谢罪。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三月三”由过去的祭祀性节日变成了男女交游的节日。“三月三”这天,青年男女身穿节日盛装,喜气洋洋地参加规模盛大的游山、对歌交友活动。歌手们在此各显神通,歌词大多即兴而作,有时可连续对歌达三天三夜。
山歌中大部分是情歌,青年男女通过情歌抒发感情,表达爱慕,吐露心声,并借机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机智灵活,以博得异性的青睐。据说,谁的歌唱得最动听,要是把天上的歌仙也打动了,就会赠给谁一副金嗓子。从此他劳动到哪里,哪里就有金嗓子的歌声,害虫只要听到金嗓子唱歌,就不敢来害庄稼了。因此,“三月三”又被称为“歌仙节”。
节日期间,除了年轻人的游山、对歌、交友活动外,还有吃花糯米饭、煮红蛋的习俗。一些村寨仍会祭祀山神,以羊为祭品;有的村寨则祭水神和龙潭,以猪或鸡供献神灵。村中长老还不忘借祭祀之际教育村民保护山林、龙潭、水井、道路等公共设施,同时教育后辈要遵守寨规民约等。
贵阳地区的布依族,在三月三这天,都要到山上河边对歌。据传,谁唱的歌声最动听,天上的歌仙听到了,会赠给谁一副金嗓子,从此,害虫只要听到“金嗓子”叫,就不敢来侵害庄稼。因此,当地布依族人又把“三月三”节称为“仙歌节”。节日期间,布依族山寨走亲串友,已婚的姑娘一定要回娘家,还要包花糯米饭、红糖等作为节日礼物。
清代中叶,南笼府“每岁三月初三宰猪、牛祭山,各寨分肉,食黄糯米饭……三、四两日,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社神是一村或邻近几个小村共建社祠供奉,有的还有基金。这一天,人们停止劳动。清早,以寨子为单位,全寨每户中年纪最高的老人,以及一些勤劳、道德高尚、热心于公共事业的青年,都集中到寨子的“祖”祠堂(布依语称ti叨Zsu‘)里去,打扫清洁卫生,各户宰杀猪、狗、鸡,祭献到祖坟上扫墓,俗称“挂青”。有些同一家族的人聚会,在祠堂大门贴上“公主三月三日,民祝万载千秋”的对联及“四季平安”的横披。同时备好祭祀用的香、烛、纸钱、鞭炮等物。派人在寨子周围各路口插上标志。标志物用约两米长的竹竿做成,顶端劈成四片,用一根蔑条给成圆圈,挂上纸马,浇上鸡血,粘上鸡毛、纸钱和三根芭茅草,由寨老主持祭祖仪式,将酒肉、香烛摆好,点燃鞭炮,进行敬献。然后,由寨老主持安排一年的生产生活;公布和清理全寨公有财产收支和铜鼓保管情况;总结一年来寨内各户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表扬和批评,对损害公共利益的人进行批评教育,严重的按村寨规约处理。聚会后,各户回家自祭祖宗。事毕,村寨的中老年人都分别聚集在寨子的凉亭里石或寨旁某处树荫之下,或摆故事,或交流生产经验。青年人则吹拉弹唱,娱乐玩。耍。三天之后即撤去路口的标志,任行人往来通过。三月三还是布依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日子。这一天,小伙子们吹竹叶、拉胡琴,姑娘们唱着布依族山歌,进行“赶表”、“浪哨”活动。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