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与清明节

寒食节与清明节

  为介子推而设的寒食节传说起源于春秋时期。若以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计算,至今也已经历了至少两干多年的历史。寒食节最初确定在隆冬季节,后来又演变为清明节令期间。由于寒食节的许多活动内容要在清明节期间进行,久而久之,寒食节名称逐渐被清明节替代。为交代清这一漫长的演变过程,本文试分为四个发展演变阶段作简要表叙。
  漫长的汉魏六朝时期,寒食节大致确定在隆冬季节进行。据有关文献记载,这一时期寒会节大约经过“隆冬不火食五日”、“每冬一月寒食”、“冬至后百有五日皆绝火”、“寒食禁火三日:、“清明前一日”(即一百五日)等几个不同时期。这一时期为相沿持续了两干多年寒食节的第一个大约五百年。


  这第一个大约五百年寒食节的特点是:其一,寒食节每年时间长短不确定,但大体皆选择在寒冷的隆冬季节。其二,禁火地区主要在晋省范围内,后来渐渐扩大至荆楚和南方各地。这一时期虽然官府有时也参与活动(如冯朔太守孙楚寒食日祭介子推作祭文),但主要在民间。其三,寒食节内容较单纯,主要是家家禁烟吃冷食。其四,因隆冬寒食“老弱不堪”、“残损民命”,自汉代到北魏时期,官府为革除此陋俗,先后实行过至少五次禁断。
  隋唐五代及北宋初期,这是持续了两干多年寒食节的第二个大约五百年。这一时期的寒食节最终确定在冬至后的一百五日期间(唐诗人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