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
云南傣族民间传统农庆节日,约在每年傣历六月十五日(公历约在四月中旬),节期三四天。傣语称泼水节为“楞贺尚罕”,意即“六月新年”。傣历为阴阳合历,年用阳历,一年分为三季,平年十二个月,共354天。一至四月为寒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闰年十三个月,共384天。新年根据太阳运行位置计算,通常在六月至七月之间,因而傣历以六月为岁首,泼水节即是傣历的新年。节日第一天,傣语称“腕多桑刊”,意即除夕;中间的一二天,傣语称“腕脑”,意即“空白”;最末一天,傣语称“腕叭腕玛”,意即“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也就是新年元旦。
节日前,村寨中的家家户户便开始紧张繁忙的筹办。住宅的门框、窗户、墙壁等地方都贴上花花绿绿的剪纸,内容多为吉祥的孔雀、大象、麒麟、狮子、马鹿、游鱼、草木、花卉,以及佛塔、寺庙、凉亭、房屋与一些几何图形。妇女们忙着舂糯米,做‘毫咯索”、“彩色饭”等美食佳肴。“毫咯索”,傣语,即指一种糯米粑粑,为泼水节必备食品。“咯索”,是当地称为“甑子木”的一种树开的花。制作“毫咯索”用碾细的糯米粉,加上舂细的“咯索”及红糖,然后拿芭蕉叶包成许多小包,放进甑内蒸熟即可食用。“彩色饭”,亦为重要节日食品,它分为“红饭”与“黄饭”两种。“黄饭”是将糯米浸泡在一种黄色香花“洛粉”水里,淘出后装在甑中蒸成,色成桔黄,味道香甜。“红饭”是用“咯索”籽榨出的汁液拌合糯米,入甑蒸成,呈艳红,味香适口。小孩子们为了节日里能痛痛快快地泼水戏闹,则纷纷砍竹制作水枪。节日清晨,男女老少均沐浴更衣,到寨中的寺庙里去赶“摆”拜佛。傣族信奉小乘佛教,一般是每寨没一佛寺。寺僧日常由信徒送饭供奉,逢年过节则由村寨举行“赕”佛集会,即所谓赶“摆”。这种布施活动以金钱、金银首饰为主,也有日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