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
12-09 数据来源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反馈
申报地区或单位:文化部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据说此夜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从古至今人们都有中秋之夜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节是远古敬月习俗。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则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晋时已有中秋赏月之举;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使之充满浪漫色彩,赏月之风方才大兴;北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之类节令食品。中秋节的相关活动有:1.流传月亮、嫦娥、玉兔、吴刚等传说;2.举行祭月仪式;3.吃月饼;4.祭祀土地生日;5.做占卜活动;6.送瓜祝子;7.在中秋进行赏月、斗蟋蟀、养蝈蝈等活动。中秋节期间的主要制作工具及作品包括:月亮神马、月饼模子、月饼食品、兔爷、蟋蟀罐、蝈蝈笼等。
中秋节的最大特征是将人与自然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天上。中秋节时正当农业丰收的季节,月饼和瓜果既是祭神媒介,也是人们庆祝丰收美好心情的具体象征。
中秋时节,人们在追求花好月圆美景的同时,加强了亲情关系,因此这一传统节日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价值。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活泼的大节,其崇尚内容虽然正在淡化,但娱乐、节日饮食等活动还相当活跃。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据说此夜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从古至今人们都有中秋之夜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节是远古敬月习俗。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则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晋时已有中秋赏月之举;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来,使之充满浪漫色彩,赏月之风方才大兴;北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之类节令食品。中秋节的相关活动有:1.流传月亮、嫦娥、玉兔、吴刚等传说;2.举行祭月仪式;3.吃月饼;4.祭祀土地生日;5.做占卜活动;6.送瓜祝子;7.在中秋进行赏月、斗蟋蟀、养蝈蝈等活动。中秋节期间的主要制作工具及作品包括:月亮神马、月饼模子、月饼食品、兔爷、蟋蟀罐、蝈蝈笼等。
中秋节的最大特征是将人与自然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天上。中秋节时正当农业丰收的季节,月饼和瓜果既是祭神媒介,也是人们庆祝丰收美好心情的具体象征。
中秋时节,人们在追求花好月圆美景的同时,加强了亲情关系,因此这一传统节日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价值。
中秋节是一个团圆活泼的大节,其崇尚内容虽然正在淡化,但娱乐、节日饮食等活动还相当活跃。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