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扑灰年画

2013-12-09 0 反馈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东省高密市

  山东省高密市姜庄的扑灰年画亦称“民间写意画”,作画时先用柳枝烧制的炭条打好草稿,然后用毛笔勾描,再用白纸拓印,一稿可拓扑多张,“扑灰”由此得名。扑灰后的画稿还要加以手绘,经多道工序后才能成画。
  扑灰年画相传形成于明代成化年间,初时一些民间画工临摹庙宇壁画出售,因为临摹需要大量底稿,故在传统民间壁画底稿“扑粉”拓印法的基础上形成了“扑灰”拓印法。“扑粉”和“扑灰”最大的差别并不在于材料的运用,而在于“扑粉”是使用现成的粉本(即样本),而“扑灰”则需要先对原作加以临摹。“扑粉”是直接印制,用一次印一次,“扑灰”是一次摹仿多次印制。因为有了临摹这一程序,故扑灰年画在发展过程中极善于吸收各种绘画因素和造型风格,以适应人们的审美趣味。清初扑灰年画吸收了文人画的艺术因素,嘉庆年间又对天津杨柳青、潍县杨家埠两种木版年画的技术进行了吸收与改造,逐渐形成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年画派系。咸丰年间高密涌现出一大批年画制手,出现了“老抹画”、“红货”两个主要流派。
  扑灰年画的制作特点使其无法脱离传统的手工扑拓、绘制技艺,由此造成制作周期长、工艺讲究、产量有限的特点,这样扑灰年画便无法与制版印刷的新年画技术竞争市场,至光绪年间整个行业开始衰落。时至今日,扑灰年画技艺在高密地区的传承已是后继无人。作为一个独特的年画品种,反映了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保存了中国民间绘画的传统技能,有必要对之进行抢救和挖掘。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