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平调

2013-12-09 0 反馈

宁海平调.jpg

申报地区或单位:浙江省宁海县   

  宁海平调是浙江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新昌调腔的分支,起源于明末清初,以宁海为中心,流行于象山、黄岩、温岭、临海、仙居、天台、奉化等地,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它有《小金钱》、《金牛岭》、《潞安洲》、《天门阵》、《白门楼》、《御笔楼》、《百花赠剑》、《贵妃醉酒》、《陈琳救主》、《偷诗赶船》等一百多出传统剧目,其中《小金钱》百余年来与耍牙的技艺紧密结合,成为宁海平调中最富于特点的代表剧目。
  宁海平调的唱腔声调高亢而婉约,一唱众帮,不用管弦而单以锣鼓衬托。其帮腔有混帮、清帮、全句帮、片段帮、一字帮等多种形式。演出中除小丑对白外,基本使用宁海方言和“读书音”。“宁海耍牙”是宁海平调表演中独具的一门绝活儿,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粗犷中不失细腻、野性中凸现灵动的“变口”技艺,主要分一咬、二舔、三吞、四吐等几个步骤。艺人取200公斤以上的雄性肉猪下颚骨上獠牙含在口中,以舌为主要动力,而用齿、唇、气的各种活动辅助表演。这种表演以精湛的“变口”功夫和狂放的身段配合平调的“三大一小”及【将军令】等曲牌,塑造出剧中独角龙不可一世的骄横之态,令人叹为观止。宁海平调中的耍牙技艺独特,程序讲究,看似轻松,实则是一门苦功,每一代传人都要经历艰苦的练习过程方能掌握。新中国成立后,耍牙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改进提高,由原来的六颗耍发展成十颗耍,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赞誉。
  宁海平调为中国戏曲表演增添了一门独特的耍牙绝技,丰富了戏曲脸部表演的形式和内容,引起广泛的关注。目前宁海平调与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一样处于低迷状态,耍牙绝技传承乏人。无论是整个剧种还是其中引人注目的耍牙技艺都需要尽快加以抢救和保护。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