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中华56个民族之一)
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有人口7000多(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
门巴族有自己的语言,无文字。因长期和藏族人民密切交往,多通晓藏语,通用藏文。
信奉喇嘛教,在一些地区信奉原始巫教。
门巴族的民歌曲调优美,流传久远。其中以“萨玛”酒歌和“加鲁”情歌最为奔放、动人。著名的诗歌集《仓央嘉措情歌》为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所作。
门巴族主要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林业和狩猎。
门巴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人死后多用水葬和土葬,也用火葬和天葬。节日与藏族相同,并用藏历。
日常食俗 门巴族日食三餐,有些地区主食糌粑。门达旺地区、错那县、墨脱县等地以鸡爪谷加工成食品作为主食。加工方法是:将鸡爪谷经脱粒、晒干,磨成细粉,放入烧开的水中稍煮,然后用搅拌器(形如船桨的木棒)反复搅拌成面团,熟后即可食用。门巴族还喜用荞麦面在薄石板上烤烙荞麦饼。大米的吃法与汉族相同,玉米和鸡爪谷则用来做成糊粥食用。肉类以牦牛、黄牛肉居多,也食猪肉和羊肉及猎获的野生动;食用方法习惯炖或制成肉干。过去有些地区种植蔬菜历史悠久,品种有南瓜、黄瓜、白菜、西红柿、洋白菜、辣椒、韭菜等。门巴族善用鸡爪谷、玉米、高梁等粮食酿酒。所有餐具大都是木制,门巴族食工制作的木碗,已成为传统的手工艺品。
门巴族狩猎是一种集体活动狩猎时自愿结伙,公推首领,首先击中猎物者,在分肉时要分得双份,其余人均一份。狩猎结束后,将肉割好、烤熟背回。如果猎物很多,则在离村较近的地方点火为号,召集村民共同来接应,进村后要将多余的猎物分给村人或共同聚餐。如果在归途中遇见行人,无论相识与否,都要赠达一份猎物,认为这样下次狩猎才有好运气。
节日、礼仪食俗 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门巴族好客,凡有客至,全家人携酒到村口为客人洗尘,并做好米饭、炖肉款待。宴请客人时,主妇要站立一旁,为客人斟酒,并保证客人的酒杯总是满的。如客人酒醉主人会很高兴,认为自己的真诚为客人所接受。客人离别时主家要执酒送到村外。门巴族婚礼挠有风趣,婚礼前,新郎一方要带几竹筒酒上路迎亲,新娘途中要喝三次酒。新娘进屋后,新郎家要摆酒肉和油饼款待客人,届时新娘的舅舅要故意刁难新郎家,以考验男的方诚意。新郎家要献哈达、陪话,不断增加酒肉,直到舅舅满意后,才能开怀畅饮。婚宴上,新郎、新娘要轮流给客人敬酒,客人还要求新郎、新娘互敬对饮,并让他们当众比试谁喝得快,谁先喝完就喻示着今后谁当家。
特色专题
更多门巴族文化
更多 >走出门巴,盘点门巴族的历史名人
1697年,仓央嘉措被第巴·桑结嘉措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被接到拉萨,法名是阿旺罗桑仁青·仓央嘉措。是年十月二十五日,仓央嘉措被迎至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1705
门巴族的文化起源与历史神话故事
门巴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县和错那县,林芝、察隅等县,与藏族人民长期友好往来,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今天,要介绍的是关于门巴族的文化起源和历史神话故事,
门巴族的形成过程是什么?门巴族起源简介
十七世纪,门巴族社会已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成为西藏地方政府统治下的全西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地方政府向门巴族地区派遣官吏,设置行政机构,向寺院和世俗贵族封赠土地和农奴,形成了官家
门巴族历史门巴族语言文化是怎样发展的
过去,大多数地区门巴族使用藏文,解放以后,逐渐改用汉文。门巴族语言中的门巴语内部分歧不是很大,根据语音和词汇的差异和语法的异同情况,可以划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错那县
门巴族的《镇压妖女》和《吉萨格来》的传说
又如《吉萨格来》,这是门巴族人民塑造的一位除害英雄。从此门巴族人民每逢鸡年的第一天,便举行“呛木”活动,驱魔祈福,并纪念这位英雄。
门巴族的历史门巴族人的悠久历史
十七世纪,门巴族社会已进入封建农奴制社会,成为西藏地方政府统治下的全西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地方政府向门巴族地区派遣官吏,设置行政机构,向寺院和世俗贵族封赠土地和农奴,形成了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