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婚书,如何牵起两姓之好?
高粱穗子沉甸甸压弯枝头时,李家庄的刘媒婆踩着田埂上的露水进了王家门。她怀里揣着半匹红绸布,布面上用桑皮纸裹着一封尚未写就的婚书,墨砚里新磨的朱砂泛着铁锈味,混着灶膛烧艾草的烟气,熏得人眼眶发酸。
“老话儿说,婚书是活人的地契,死人的路引。”刘媒婆将红绸铺在八仙桌上,食指蘸了酒水画圈,王家老爷子盯着那圈里浮动的光斑,仿佛瞧见二十年前自家闺女出嫁时,亲家公在祠堂门槛磕破的额头。彼时婚书上的“匹配同称”四字,用的是河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审核:梦梵)
展开全文
APP阅读
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