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巨资建成的佛香阁——颐和园
颐和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和苏州留园)。原名清漪园,始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历时15年建成。它被多次战争摧毁,多次重建。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将其改建为避暑山庄,并改名为颐和园。颐和园内有万寿山(翁山)、昆明湖(西湖),是一座西有玉泉山景明园,东有圆明园的大型自然景观园林。占地290公顷,有3000多座宫殿和花园。其中,佛香阁、德和园大戏楼、排云殿等。都是清代木结构建筑的精品。
颐和园风景的核心位于万寿山的南坡。雄伟的大型建筑傍山而建,面对着广阔的水面,是一种海上的佛教氛围。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还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并下传御旨,要把御园建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要雄伟壮观,象征天宫内的供奉殿宇,昆明湖要宽阔,就像天河一样,湖(河)两岸要建一座铜牛和一张耕织图。
佛香阁高41米,矗立在20米高的石台上。阁内有八个巨型铁梨擎天柱,结构复杂,古典建筑精品。皇室就在这里烧香供奉的是“接引佛”。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后,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费78万两银元重建,是颐和园最大的工程。公园内外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佛香阁的八角形、四重檐、金字塔形屋顶形象。气势恢宏,优于群伦,已成为整个前山、昆明湖的整体构图中心。
排云堂是慈禧接受问候、举行庆典庆祝生日的地方。大殿前排云门和二宫门之间有一个水池,上面安放着金水桥。正殿周围有耳殿,两侧有四个副殿。所有的建筑都由游廊连接,并覆盖着黄色的琉璃瓦,非常壮观。万寿山南麓有游廊273座,长728米。每一根横梁上都画有彩色的画,涉及人物、山水、花鸟。图片共计1.4万余幅,是中国建筑彩画艺术家族中反映“苏式彩画”的“画廊”。1992年,它被公认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并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长廊的西端湖边,有一艘大石舟,寓意“海清河晏”,故称清晏舫。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是颐和园中唯一的西式建筑。
位于昆明湖东北岸的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大寿而建,专供慈禧看戏的。剧场建筑高21米,有重檐翘角。底层有17米宽的舞台,二、三层略收,用天地井连通三层之间,可以生动地展现戏剧中升仙、下凡、入地的场景。地下室有水井和水池,可以当水景。
颐和园昆明湖是清代皇家园林中最大的湖。十七孔桥横跨湖面,湖中三个岛上也有各种形式的古建筑。象征着东海的三座仙山——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西堤六桥模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和“苏堤六桥”,使昆明湖呈现出充满江南情调的山水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