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工艺的内容和分类

  民间工艺是劳动人民以传统的、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就地取材用手工制作的工艺。它的特点是自生自发,土生土长,为劳动人民所创造,为劳动人民所享用,具有浓厚的泥土气息。民间工艺不追求珍奇华贵,而以表现劳动人民真实的生活、直接抒发劳动人民质朴淳美的感情见长,因而受到劳动人民的珍视和喜爱。我们平常称这种工艺为“民间工艺”,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它源于“民间”、活跃于“民间”、为“民间”所享用,跟那些专门为贵族统治阶级服务的“宫廷工艺”、“士大夫工艺”有很大的区别。

  民间工艺同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联系非常紧密:

  一、民间工艺有很多是劳动人民生产(如农耕、水利、建筑、手工业)、生活(如饮食、服饰、居住、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实用品,还有一些是为了对生活环境进行装饰和美化,或体现对人生理想、愿望的希冀和追求。这些工艺品,用途不大相同,但它们的创作都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都受到民俗传统、民俗活动的哺育和推动,其品类之丰富、范围之广泛,非其他艺术门类可比。

  二、民间工艺大都是从民间自然经济出发,林区以木,竹区以竹,山区以石,猎区以革,就地取材,物尽其用,用最廉价的原料制作的。原料虽然廉价,但创造的作品却最贴近生活、最能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和情趣。

  三、民间工艺的生产主要是以家庭手工艺的形式组织生产的(包括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艺和作坊形式的家庭手工艺),世代亲友邻里相授,言传身教,口耳相承,因此民间工艺一般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历史的传承性。这对活跃民间的文化生活、固化一定区域内的文化传统都起着重大的作用。

  民间工艺因各地民族、民俗、信仰、自然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地方特点。尤其像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文明古国,地大物博,几千年来,几十个兄弟民族共同耕耘着960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千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积淀、创造的民间工艺就更加流派纷呈、品类繁复。一般地说,我国古代的民间工艺,大致可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实用性的,像陶瓷、编织、金木制作的生活用具,蜡染、扎染、织绣制作的衣服鞋帽、饰品,木刻、砖雕的建筑饰件等等。这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日常生活用品,其作用是通过对实用物品的装饰美化来体现人们对生活美的追求。

  一类是观赏、玩赏性的,像年画、剪纸、泥面塑、木偶、皮影、玩具、香包、风筝、花灯、龙舟等。这都是为了美化装饰环境、适应节令风俗、促进文体活动而创作的艺术品,其作用是通过观赏、玩赏来寄托人们的情感、理想和对生活的追求,并寓教于乐,引导人们树立对生活的正确态度。

  实用性的民间工艺主要满足劳动人民物质生活的需要,观赏、玩赏性的民间工艺主要满足劳动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这两类民间工艺,基本上反映出中华民族不同发展阶段上劳动人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面貌和要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民间工艺不仅品类繁复,涉及的制作工艺也很多,仅就以上所举例而言,它就涉及到了陶瓷、金工、木工、漆工、染织、刺绣、绘画、雕刻、雕塑、纸扎、玉石等多种工艺。一种物品可以有多种制作方法,同一品种可以用多种工艺去体现,百态千姿,因地制宜,这也就使得中国古代民间工艺较之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更为丰富。有人形容说:中国古代的民间工艺像漫山遍野的山花,植根在人们的心里;像夜空中的满天星斗,闪烁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理想。这真是恰如其分。

  中国古代的民间工艺不仅以品类浩繁、流派众多著称于世,而且也以它淳美的艺术风格和刚健直率的审美情趣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从而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

  第一,中国古代民间工艺是中国古代最生动、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它土而不浅薄,俗而不平庸,粗而不拙劣。大至元宵节的灯会、端午节的龙舟,小至鸟兽人格化了的窗花、突出大眼睛大嘴巴的老虎鞋,都无一例外地充满了鲜明的民族感情和地方情趣,充满了劳动人民对生活的追求和希望。

  第二,中国古代民间工艺善于以民族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生活本质的美。它不浮华,不炫耀,重乡土,重感情。苗家姑娘蜡染衣服上鱼的造型象征鱼水相依的真挚爱情;汉族小孩的虎头帽倾注的是母亲心底的慈爱和祝福;《春牛图》年画祈求的是劳动的愉快和谷物的丰收;威武的门神是劳动人民借它镇住“大鬼小鬼”……这些民间工艺品质朴情真、坦诚直率,无论题材、样式、造型、绘饰都充分表达了劳动人民心底的美。

  第三,民间工艺和民间文学、民间戏曲等是共生共长的艺术。由于它较多地吸收了姊妹艺术的营养,因而从题材内容到表现形式都充满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艺术精神。夸张的莲花、大鱼可以谐音成“连年有余”;神话传说中的八仙和观音菩萨则别具一番神佛之美;一幅年画可以是一出摒恶扬善、催人泪下的戏曲故事,谁个忠、谁个奸,人们在观赏品评之余就受到了传统的教育;元宵的灯火使人仿佛置身灯火通明的神仙世界,清明的风筝则使人的思绪像风筝一样翱翔在长空的蓝天白云之中。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民间工艺是土的、俗的、也是美的。乡土情意、乡土气息蕴含的是劳动人民心底的美;民族风格、民族气派表现的是纯粹的民族精神。而这二者,又恰恰是维系民族感情、民族精神的关键所在。“美不美,乡中水”,“物离乡美”。作为工艺美术,在维系民族精神、民族感情方面是没有什么能跟民间工艺相比的。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民间工艺本身就是民族风情的象征。它的红火、热烈的表现形式,本身就是劳动人民淳朴感情最坦直、最真诚的表现。

  民间工艺作为劳动人民的艺术、民族的艺术,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之久,只是到了近百年,由于机制工艺兴起,它的领域和范围才逐渐缩小,因而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非常之深。遗憾的是,中国民间工艺虽然有如此辉煌的历史,但保留的作品并不多。一则因为民间工艺品质料低廉,不易保存;再则民间工艺在封建社会被统治阶级鄙视为“薄技小器”,不能登“大雅”之堂,因而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收藏。1949年以后,国家对工艺美术采取“保护、发展、提高”的措施,对历史流传下来的濒于灭亡的传统工艺进行抢救,民间工艺才真正地受到了重视。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和民间工艺挖潜工作的不断发展,中国古代民间工艺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我们相信,随着民间工艺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民间工艺这簇传统的文明之花必将使中国工艺美术的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必将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的美的享受。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