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命锁的历史渊源

  长命锁也称“寄名锁”,中国育儿习俗,流行全国各地区。实为金属(多为银质)饰物,呈古锁(长形)状,上镌有“长命百岁”、“长命富贵”等字样。它是明清时挂在儿童脖子上的一种装饰物,按照迷信的说法,只要佩挂上这种器物随身,就能辟灾去邪,“锁”住生命,所以许多儿童从出生不久起,就挂上了这种饰物,一直挂到成年。 新生儿满百日或周岁举行的仪式中最为流行的是挂长命锁。锁是一种起封闭作用的器具,门、箱等一旦上锁,就只有用钥匙才能打开。把锁的用处加以夸张引申,便可用来锁住无形的事物。
长命锁

  长命锁的历史渊源

  汉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五色丝虽为小物件,却象征着五方神力,能够驱除邪魔。古人认为五方具有神奇的力量 ,可以辟邪除灾。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由于战争频繁,加之瘟疫,灾荒不断。人们用五色丝编成绳索,系于妇女和儿童手臂,以祈求驱邪辟灾、祛病延年、健康长寿。这种彩色绳索,当时称之为“长命缕”、也有叫“长生缕”、“续命缕”、“延年缕”等名称的。在南北朝以前,端午节系长命缕习俗已经在荆楚等地沿袭。

  到了唐代,这一习俗已经在全国各地盛行,唐代张说《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诗记载:“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余”。

  宋代,宫廷有端午节赐百官长命缕习俗。每到端午节前,皇帝还在长春殿亲自将续命缕赏赐给近臣百宫,以便他们在节日佩戴。

  到了明代,长命锁作为儿童专有佩饰在全国各地极为流行,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一般多用于小儿满周岁时,百索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了长命锁。

  清代人天花才子的小说《快心编》中就叙及这种饰物:有一个姓石的人家,四十岁时生得一子,夫妇俩“恐他难得长养”,特地将一块玉锁挂在儿子颈间,以后这块玉锁就一直佩在他身边,一直伴随到他长大成人。书中形容这块玉锁,被“琢得精巧绝伦,缕着双鱼戏水,暖润滑泽。”

  “长命锁”从造型到装饰都富于巧思,给人感受得最多的却是一种超越“长命百岁”具体形式的人生理想的生命情怀。千百年来,中国人通过生命历程的经验,经过干锤百炼、精雕细琢,把最重要、最美好的祝福凝固在“长命锁”上,并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把“长命锁”佩戴到孩子身上。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