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剪细绘夺天工之衡水内画|衡水内画壶中有乾坤

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有位家境贫寒的读书人,他嗜烟成性,好用竹签掏玻璃壶内壁上的烟垢来缓解烟瘾,久而久之,在玻璃壶内壁上就留下了斑斑痕迹,他发现,这些痕迹可以构成一幅竹兰图,于是他试用一根弯竹签蘸上颜色,伸入透明的玻璃鼻烟壶中,在内壁上绘画,从而发明了内画鼻烟壶。而“冀派”内画发源于河北省衡水市,是由王习三先生师从“京派”老艺人叶仲三之子叶晓峰、叶奉祺习得技艺后所创立的。内画是中国独有的民间工艺,其工艺精妙异常,“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如同鬼斧神工,被外界认为不可思议。

衡水内画

方寸之间巧夺天工

看过内画的人无不为它的精巧别致而赞叹。画面透过玻璃的映射,给人看到小小的鼻烟壶中的大乾坤。掌心般大小的烟壶,只有笔杆一样粗细的壶口,艺术家们凭着精湛的书绘艺术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以细小的特制勾笔伸入壶内,反向绘画和写字,人们从外观赏,深感精妙绝伦,不知方寸之内何以至此,疑是鬼斧神工。

内画制作

内画分众多流派,衡水内画艺术发源于衡水市,衡水内画也称之为冀派内画。冀派内画的开山鼻祖为王习三,所使用的工具是金属杆钩小毛笔,笔杆直弯,可随意改变方向。20世纪50年代末,王习三将猫引入鼻烟壶,他采用工笔“撕毛法”画出了水灵灵的猫眼儿和猫毛茸茸的质感,解决了国画写意技法画猫形象呆板、缺乏真实感的难题。

衡水内画

许多内画艺人都提到,冀派内画选题以人物肖像见长,特别是婴戏图和百子图最为精彩。其艺术特点是风格多样、布局巧妙、立意深远、造型准确、精皴细染、色彩典雅,不仅有以国画色为主的国画类型画种,而且还有国画色和油画色结合的表现手法,模拟多类型多画种的各种画面效果。体现在画种方面有国画、书法、油画、版画、装饰画等;题材方面有人物、山水、动物、花鸟鱼虫、肖像、静物、风景等。

衡水内画在继承京派厚朴古雅的基础上,糅进鲁派细腻流畅的传统画法,又将国画皴、擦、染、点、勾、丝等技法引入内画,将内画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后来又将油彩加入内画技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水彩作画的局限,使内画的图、形、神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内画和鼻烟、鼻烟壶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内画使鼻烟壶工艺达到“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的艺术效果。

衡水内画

创立冀派内画

冀派内画的创立者王习三,不仅登上了艺术高峰,更是将冀派内画艺术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有艺术特色的龙头文化产业。

1958年,在一场300人参加只招3人的工作考试中,高中刚毕业的王习三被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录取。而后组织安排他去学习内画绝活,师父就是叶仲三的两个儿子叶晓峰和叶菶祺。梦想变成现实,当王习三见到老师时,不敢跟老师握手,激动得趴地上给老师磕了个头。老师说,这是新社会,不兴这一套了,就把他搀了起来。

过去的艺术是“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所以都是家传的,而且传儿不传女——叶派内画就是这样家传了五代,但王习三却是“叶派内画”艺术的第一位外姓传人。

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

内画这门手艺对于学习者的耐心、毅力和手上功夫的精确细微要求几近苛刻。即便有在纸上作画基础的人,也要用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学会在烟壶坯子内临摹出合格的内画。王习三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他按照师父的做法,不仅在车间里练习,晚上下班还将瓶子带回家中练。“有时候连做梦都梦见自己在画,每次都是画了又涂,抹了又画,甚至能重复百次。”逢假日,他还经常到故宫观赏历代烟壶,去绘画馆临摹历代名画,一站就是一整天。正是因为这样的用心和勤奋,很快,他不仅学到了叶派内画的真功夫,也在不断地观摩中融汇了其他流派的长处,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王习三在衡水播撒下内画烟壶艺术的种子以来,几十年的时间里,先后收徒四批,倾囊相授,培育了几十位新秀。内画艺术在衡水如雨后春笋,蔚然成风,并形成了艺术风格独特、技术力量雄厚的一大内画艺术体系——冀派内画。在京、鲁、冀、粤四个流派中,冀派以庞大的创作队伍、丰富的花色品种、过硬的工艺水平、广阔的市场营销和良好的海内外影响而占据领军地位。

内画之乡衡水

内画和鼻烟、鼻烟壶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据民俗学家袁学骏介绍,鼻烟是将烟草精工炮制并混入香草、香料花露研制成赫黄色粉末,有“消寒辟疫”之功效,在明朝万历年间有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以贡品传入中国。到清代,这种宫廷用品已传入民间,出现“人人相见递烟壶”的习俗,人们嗜好鼻烟,并且“争羡收藏器皿”,这种习俗促使鼻烟壶的制作越来越精良。

1696年,极好鼻烟的康熙帝设立了中国第一个玻璃工厂,专门制作鼻烟壶,赏赐给朝臣和外国使臣。

鼻烟壶成为八旗子弟夸耀地位、身份的象征之一。乾隆年间,鼻烟壶制作由料器(玻璃)、瓷器发展到象牙、琥珀、珊瑚、玛瑙、水晶、竹根等等。咸丰年间《鼻烟歌》中写到“凤凰鸾鹤擐雀凫,麒麟狮象蛟龙鱼。仙山楼阁烟云嘘,泉石卉木蛙蜢俱。”鼻烟壶从选料、工艺制作、修饰装潢已无所不俱,其材质涵盖金属、玉、石、陶器、料器、有机物六大类,工艺内容包括了传统的写、画、雕、刻、镂、錾、烧、焊、凿、磨、镶、嵌、铸、错、粘、漆及模压技术,鼻烟壶成为清代工艺美术的缩影,被后世称为“集中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饮誉世界。

乾隆末年,内画鼻烟壶诞生。内画使鼻烟壶工艺达到“寸幅之地具千里之势”的艺术效果,使鼻烟壶工艺达到精美绝伦的水平,被世界称为“不可思议、鬼斧神工”的艺术。1968年,各国收藏家成立了“国际中国鼻烟壶学会”。专家们将中国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派,其中“冀派”内画发源于衡水,由于衡水内画艺术独树一帜,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艺术之乡”。

内画发展之路

衡水内画很早就提出工艺品实用化,实用品艺术化,并且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据专家介绍,从最早开发的内画奖杯,到近几年出现的内画香水瓶、内画酒具、内画花瓶等多种实用型的新产品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在此基础上,2000年,冀派内画发展的“衡水三绝”内画工艺礼品获国家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两项专利。2006年,冀派内画与某集团联合开发出习三内画艺术酒,再次成为内画艺术实用化的重大创新成果。这些都为内画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经济社会的大发展为内画艺术提供了一个相当大的市场空间,内画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制作工具的改进和制作技法的创新将为提高生产率而适时产生。从传统的竹签笔、竹勾笔到金属勾笔再到“钻石粉勾笔”,从纯手工内画到照相技术的引进,冀派内画就是在适应市场需求的过程中发展壮大。同时,衡水内画在题材风格、人才培养、品牌建设中都有诸多创新。这使得衡水内画在保存和发扬非物质性民族文化遗产的同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在同行业中独领风骚。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