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釉还能叫紫砂吗?来看紫砂特殊工艺之美
明嘉靖时,谷应泰著的《博物要览》云:“均窑,近年新烧,皆宜兴砂土为骨,釉水微似,制有佳者。”
紫砂作为茶器之首,因其独特的多气孔结构,利于散发茶香而受到许多人喜爱。
紫砂素胎 段泥
但是紫砂中也有一种特殊的工艺“宜均釉”,让紫砂失去了原本的透气性,却收获了不一样的美。
同时也引起了许多争议,有人认为这已不能叫紫砂,有人认为只要是紫砂胎的都是紫砂,你觉得呢?
紫砂胎宜均釉
在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分别藏有一件紫砂胎宜均釉蟠桃水注,两者形式极其相似,应是同一时期所作。
宜均蟠桃水注
故宫博物院藏
宜均蟠桃水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或许你听说过炉钧釉,但却不知道宜均,比起宜兴紫砂的知名度,很多人或许都没有听说过宜均。
紫砂胎宜均汉方瓶
方口,垂腹,方圈足。形制由古代青铜器汉方壶演变而来。 深紫色砂泥,胎略厚,里外施乳浊的灰蓝色釉,里釉只施及里口下两寸处,外施釉至圈足处。是常见的宫廷陈设瓷。
宜均——即宜兴均釉陶器,宜兴仿钧釉的简称,盛于明清。主要在形式上仿钧釉,在制造工艺上与钧釉有很大区别,自成一脉。
紫砂胎宜均釉,釉色温润醇厚、朦胧静雅。享有“名陶名器,天下无类”的赞誉。
宜兴窑仿钧天蓝釉莲花式洗
高7.1cm,口径19.3cm,足距10cm洗呈盛开的莲花状,底下承以三个乳凸小足。通体施天蓝色釉,釉层乳浊不透明。 明代宜钧陶器的釉色较丰富。此莲花洗为纯正的天蓝色。
宜均制作时要先以高温烧成紫砂素胎,施釉后再用低温进行第二次烧成。釉水主要以宜兴当地白泥、土骨、石脂以及石灰窑内壁凝结物(俗称窑汗)等原料制作而成。
由于胎骨和釉面,两者膨胀系数有较小差异,产品烧成后会微显网状裂纹,古色古香,别具一格。
宜均灰蓝釉海螺洗
高9.5cm 长4.5cm 海螺式,有三支钉为足。紫砂内胎,薄而轻。里外满釉,釉色灰中泛蓝绿,厚而不腻,浓艳光亮。
釉色以天青、天蓝、云豆等色居多,也有葡萄紫和越窑的甜白、淡青,其中灰蓝釉最为名贵,有“灰中有蓝晕,艳若蝴蝶花”之名。
也正因如此,“宜均”虽为民间窑场,也在明中晚期后名声渐起,同时也受到皇家的喜爱。就象“宫中艳说大彬壶”一样,这一时期宜兴均釉器也进入皇家殿堂。
值得注意的是,在清代宫廷原始档案中,没有发现标注有“宜均”文字的记载,但却有“宜兴挂釉器”或“欧窑”的称谓,其实“宜兴挂釉器”就是指“宜均”。
宜兴窑天蓝釉鹅颈瓶
高24.5cm,口径2.4cm,足径7.6cm 壶呈曲颈鸠首式,肩颈处凸起弦纹一道,扁球腹,圈足。曲颈中部有唇边入水孔。深紫色砂泥,外罩纯净的天蓝釉,釉汁匀净,光亮宜人。
古时就作为御用贡品的宜钧釉,“颜值”自然是非常高的,装饰性与把玩性俱佳。不过也有人说上了釉水的紫砂就没有了透气性,顿觉“泯然众人矣”。
可既想要釉色之美,又要兼具透气性实在是不可能两全,宜钧釉主要是做装饰用。
正如一句古话所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只要是自己喜欢的那便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