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重阳节登高

重阳节标志性习俗,是最具群众性的民俗活动。广州承中原俗例,重阳节亦是登高。登高主要是登山,此外还有登楼、登塔,甚至登炮台废址等。只要是登上高处,就属应节。

  越秀山、花塔、光塔是广州人在重阳节时的主要登高处。

越秀山·镇海楼·观音阁·学海堂

  越秀山在广州城北。为府城主山。清道光《白云粤秀二山合志》称为“南武之镇山”。

  冈峦起伏,林木苍翠,自古以来是广州的游览胜地。

  二千年前的南越国时代,南越王赵佗就在山上建筑越王台,三月三日上巳节到此登高作乐。唐、南汉、宋数代,均是州人重阳登高之地。“粤台秋月”为元代羊城八景之一。

  明初扩建广州城,将宋三城合一,扩展北城跨越秀山。明洪武十三年(1380),在越秀山小蟠龙岗上建成望海楼(后称镇海楼,俗称五层楼)以壮观瞻。以后几毁几建,至今尚存。

  在广州成为现代城市之前,它一直是最高的建筑物,所谓“楼冠全城”,为广州城标志物之一。

  镇海梅建成后就成为人们登临揽胜,遥赏珠海白云景色的好去处。清初《广东新语·事语·广州时序》载:“九日载花糕、萸酒。登五层楼、双塔,放响弓鹞。”清嘉庆《羊城古钞》

  与清同治十年(1871)《番禺县志》均把这段话照录一遍。可知清代广州府城人在重阳有登镇海楼的习俗。清光绪《岭南杂事诗钞》咏:“一年容易又深秋,结袂联踪汗漫游。笑问登高何处去,观音山上五层楼。”并加注:“粤秀山左,明洪武初永嘉侯朱亮祖建镇海楼,凡五层,俗因呼为五层楼。矗市云汉。山川形胜一瞬可悉。重九日,城中士女登高,相率至此。”

  当年广州城全是低矮平房,没有今天的高楼大厦,也没有工业污染,能见度甚高,登镇海楼远眺,不但全城在望,更见飞鸟低回,彩霞璀灿,城南珠水荡漾,浩瀚接天,可谓尽览珠海、白云景色。就是到了十九世纪后期,站在五层楼上,不但可以清楚地看到珠江南岸的琶洲塔、赤岗塔,就是番禺莲花山上的莲花塔也可以看见(美国人威廉·C·亨特所著《旧中国杂记·九层宝塔》,此书1885年初版)。后人撰联:“急水与天争入海,乱云随日共沉山。”

  “矗立云汉,山川形胜,一瞬可悉。”(清乾隆《南海县志》)煞是壮观。此景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亦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镇海层楼”与现代新羊城八景之一“越秀层楼”所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