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祠、观、庵,它们的区别大着嘞

人们常常会看到寺、庙、祠、观、庵这些建筑,有些人把它们统称为宗教建筑,其实这是错误的。又比如俗话讲“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其实这也是错的,和尚并不住在庙里。

那么,寺、庙、祠、观、庵有什么区别呢?

寺,在古代最初是专指皇帝的行政机构的。像我们经常在文学作品中看到“大理寺”,是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官署,最早是从北齐开始设立,以后历代王朝都延用其制,直至清朝。

“寺”在古代汉语里也有“持续,相续”的意思。意思是说,皇帝设立的这个机构是个永久性的机构,不是临时性的机构,是要国祚绵绵、代代延续下去的。

中国的第一座佛寺

杭州西湖灵隐寺

庙,是中国古代祭祀天地鬼神的地方,历史可能比“寺”更长远,像大家都知道的:武侯庙、关庙、岳王庙、龙王庙、孟姜女庙、屈原庙、妈祖庙、山神庙、土地庙、城隍庙等等。我们没有听说供关帝的叫“关帝寺”的。因为功能不一样,所以称谓也就不一样。

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混在一起,庙作为祭祀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文人武士。随着佛教的传入,后代的佛教寺院也有庙字的俗称。

孟姜女庙

兰州龙王庙

杭州岳王庙

祠,是为纪念伟人名士而修建的供舍。这点与庙有些相似,因此也常常把同族子孙祭祀祖先的处所叫“祠堂”。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由此,祀堂日渐增多。

武侯祠

先蚕祠

包公祠

“观者,于上观望也”。观就是古代天文学家观察星象的“天文观察台”。道教宫庙称“观”而不称“寺”或者“庙”,与道教夜观天象的传统或许有最为直接的关联。

史载汉武帝在甘泉造“延寿观”,以后,建“观”迎仙蔚然成风。而最早住进皇家“观”中的道士,据传是汉朝的汪仲都。他因治好汉元帝顽疾而被引进皇宫内的“昆明观”。从此,道教徒感激皇恩,把道教建筑称之为“观”。

圆玄道观

罗通山道观

庵,古时是一种小草屋,即所谓“结草为庵”。旧时文人的书斋亦称“庵”,如“老学庵”、“影梅庵”。汉以后建了一些专供佛徒尼姑居住的庵堂,于是“庵”也就成了佛教女子出家行佛事的专用建筑名称了。

高台庵

黄梅芦花庵

肇庆梅庵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